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采用da Vinci Xi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构建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术后尿动力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排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连续进行的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63(18)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 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并发症发生率37.5%,术后3个月日间完全尿控率87.5%,夜间功能性尿控率75.0%,术后6个月尿动力分析示: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19.8(3.97)ml/s、5.05(0.94)ml/s,最大尿道压81.5(28.75)cm H2O,新膀胱顺应性26.5(12.75)ml/cm H2O。 结论RARC术后实施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尿控恢复理想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新膀胱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功能性多态-509C/T与重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PCR-RFLP)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457例冠心病患者及4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对照者TGF-β1基因-509C/T多态的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血糖、体质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男性人群中,TGF-β1基因-509C/T多态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位点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没有关联;在女性人群中,-509C/T多态在加性和显性遗传模式下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矫正后OR=1.515,95%CI=1.045~2.196,Padditive=0.028;矫正后OR=1.937,95%CI=1.008~3.719,Pdominant=0.047),TT基因型显著增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矫正后OR=2.36,95%CI=1.11~5.03,P=0.026)。在女性冠心病组中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T和TT基因型携带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体质指数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尤以在TT基因型携带者表现明显,上述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GF-β1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509C/T与重庆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体质指数水平相关,TT基因型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记录并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肿胀激活氯电流的电生理学特征.方法 取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在不同干预条件下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肿胀激活氯电流.结果 等渗溶液中细胞背景电流较小且稳定,低渗溶液诱导激活肿胀激活氯电流,该电流呈现较明显的外向整流特点,具有容积敏感性,可被细胞外高渗溶液刺激所抑制.氯通道阻断剂tamoxifen显著抑制肿胀激活氯电流.结论 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存在肿胀激活氯电流. 相似文献
55.
心房颤动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右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右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1例风心病换瓣患者分为3组:①实验Ⅰ组(11例)为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②实验Ⅱ组(12例)为房颤持续时间均>6个月;③对照组(8例)为窦性心律.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对照组、实验Ⅰ组及实验Ⅱ组Aschoff小体阳性率分别为37.5%(3/8)、46%(5/11)及50%(6/12),并且左、右心房肌改变一致.②细胞变性、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反应在3组内左、右心房肌或组间亦改变一致.③3组患者左、右心房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丝溶解、糖原聚集及间质纤维化,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加重.结论风心病患者左、右心房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基本一致;心房肌的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6.
模拟缺血预适应对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内钙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模拟缺血预适应(IP)对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内Ca2 及I -LCa的影响,探讨IP对窦房结细胞的保 护机制。方法 取培养2d的乳鼠窦房结细胞,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模拟缺血 再灌注(I R)组;③模拟IP组。以免疫荧 光技术标记细胞内Ca2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强度变化;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I -LCa。结果 模拟IP能显 著降低I R后窦房结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增加相应电压下的I- LCa峰值,使电流 电压曲线相对下移。结论 模拟IP能 减轻I R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内Ca2 超载及I -LCa抑制。 相似文献
57.
58.
背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向各级医疗机构推广普及。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椎广到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观察及比较研究,论证其推广的可行性。方法: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各参与单位中选取的人员进行脊柱微调手法培训。培训合格后,各单位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脊柱微调手法进行治疗,通过积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和各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四个分组患者经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四个分组间疗效指数相互比较基本接近。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通过培训推广后,该手法技术可以在其他医疗机构取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目前的手法技术培训推广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1998年 ,我们连续对 3例胸主动脉瘤病人采用股动脉逆灌—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手术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41岁。诊断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eBakey III型 )。 1998年 8月手术。开始股动脉逆行灌注 [3~ 4L (min·m2 ) ]、血流降温至鼻咽温 2 4℃时 ,停止体外循环 (CPB)。近心端主动脉与人工血管吻合结束时 ,于人工血管上近心段插主动脉供血管 ,阻断人工血管远心段 ,开始主动脉灌注。在吻合远心端人工血管与胸主动脉过程中 ,主动脉灌注 [1 0~ 1 3L (m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