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逆向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解剖10条小腿灌注标本,观察腓肠神经血管轴与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和肌皮穿支之间的交通吻合。临床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5例。结果腓肠神经在穿出深筋膜前,其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支间各有2-4个吻合(筋膜下段);在穿出深筋膜后,其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穿支间各有2-3个吻合(筋膜上段)。在腓肠肌腱腹交界的近侧2-4cm内,恒定有1-3支肌皮穿支血管与腓肠神经血管轴相交通。据此,临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最远端肌间隔穿支血管(外踝上5cm)供血的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逆向修复5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段和足踝创面。5例筋膜皮瓣面积12cm×6cm-17cm×9cm,携带的深层腓肠肌肉面积5cm×4cm-9cm×7cm。随访6个月~1年,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1/3和足踝部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微不稳是由于关节稳定因素(骨关节、韧带、肌肉)与运动幅度(反复超生理范围活动)之间失衡进而诱发疼痛的髋关节疾患.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特别是全身关节松弛度和不稳激发试验)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术中观察加以判断.髋关节镜手术可能造成医源性破坏而导致医源性不稳,这是疗效不佳以致再次手术的... 相似文献
13.
对第一碗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在传统上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术、腕掌关节成形术等,这类手术范围较广,可能引起桡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及滑膜炎等并发症。该文作者自2001年1月以来采用第一腕掌关节会神经支配术对43例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指征:骨关节长期疼痛经系统保守治疗(包括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休息及夜间夹板保护)无效,不伴有影响活动的关节畸形。为简化手术步骤,术中不特意分离所有关节支,而只是在它们经过的解剖区域和层次去做分离,唯独虎口区的关节支需做特别分离。取远侧腕掌横纹横切口及虎口顶端背侧切 相似文献
14.
祝晓忠;张世民;黄轶刚;王欣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2012,(3):115-120
目的随着头髓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逐渐推广,临床上插钉困难、固定不满意者也并不少见。本文探讨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I)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通过总结自身的经验体会并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出涉及手术顺利成功的10条经验。结果包括患者在手术台上的体位摆放、入钉点内移至大粗隆顶点内侧壁、导针尖端弯曲成角、扩髓时手部顶压防止撑开效应、手工轻旋插入、用TAD控制股骨头内的螺旋刀片位置、注意股骨前弓与钉尖的撞击,注意钉尾突出高度、在身材矮小的老年肥胖女性准备侧板固定系统等。结论重视头髓钉的结构特点与手术技巧,有利于提高插钉成功率与固定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跖骨骨折79例,男64例,女15例;年龄11~65岁,平均45.5岁;单发跖骨骨折59例,其中第1跖骨骨折17例,第2跖骨骨折6例,第3跖骨骨折5例,第4跖骨骨折4例,第5跖骨骨折27例;多发跖骨骨折20例,其中4例多发性跖骨骨折伴跖跗关节损伤.所有患者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髓内螺钉固定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结果 64例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9~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2~100分,平均84.4分. 结论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最佳选择,是足部形态及足弓功能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 cm范围内,观察NACN后支的数目、横跨角度并测定其与手术切口(内上髁前1 cm)的交汇部位.结果 32侧肢体共记录到62支MACN 后支,平均每侧肢体为1.9支.其中1支者8侧(25.0%,均位于内上髁远侧),2支者19侧(59.4%),3支者4侧(12.5%),4支者1侧(3.1%).位于内上髁下方者37支(59.7%),内上髁上方者25支(40.3%).这些后支与切口线的交角均大于45°,即皮神经是横向跨过切口线的.所有标本(100%)均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远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9±2.3)cm,x-±s,下同];在68.8%的标本中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近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1±1.8)cm.结论 MACN后支至少有1支横跨肘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线,了解其位置关系并在皮下组织中仔细解剖分出保护,有助于避免误伤. 相似文献
19.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复位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技巧,并总结经验.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6例,女47例;年龄63~97岁,平均80.6岁.骨折按AO分型:31A2型64例,31A3型9例;按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16例,Ⅲ型42例.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资料,通过牵引、内旋、后侧支撑及撬拨等方法进行闭合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PFNA进行内固定.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 结果 55例(75.3%)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7 4个月)随访,18例患者失访(包括9例死亡患者).应用Fogagnolo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可12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平均8周(6~16周)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及断钉发生,其中2例因术后摔倒致主钉远端股骨干骨折,二期行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34例,良16例,中5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复位技巧来纠正内翻移位、向后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顺利地应用PFNA进行徽创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将小腿穿支蒂皮瓣的“孤立穿支蒂”改进为“穿支筋膜皮下蒂”的手术技术,探讨改善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临床可靠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依据小腿后侧穿支血管的位置,设计偏心的螺旋桨样岛状皮瓣.穿支血管轴点近侧的皮瓣头部(大桨)切为筋膜皮瓣,轴点与受区创面间的皮瓣尾部(小桨)切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至少保留穿支血管蒂一侧1/4象限的筋膜皮下组织,形成“穿支筋膜皮下蒂”.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应用12例,旋转180°修复足踝创面.术后观测皮瓣肿胀程度和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胫后动脉穿支7例,腓动脉穿支5例,近侧筋膜皮瓣(大桨)面积4 cm×8 cm ~6 cm×18 cm,远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小桨)面积2 cm×2 cm~4 cm×4 cm.术后皮瓣肿胀较轻,按顾玉东法评定,9例低于2级,2例为3级,仅最大的1例为4级,皮瓣远端有部分浅层坏死.平均随访13个月,创面治愈.患者恢复行走和穿鞋功能. 结论 采用保留部分筋膜皮下组织的穿支蒂部改进法,在增加皮瓣静脉回流通道、降低术后肿胀程度、提高临床安全性的同时,皮瓣仍能获得180°的平滑旋转,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