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微弧氧化处理(micro-arc oxidation,MAO)、喷砂处理(sandblasting)和光滑(smooth)钛片表面的粘附和增殖情况,评价MAO钛片、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之间的生物相容性差别. 方法将钛片分为3组:MAO组,喷砂组及光滑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MAO钛片表面形貌特征,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检测其表面主要元素含量.从大鼠股骨骨髓取材并培养rBMSCs,其成骨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3组钛片分别置于3个24孔板内,每孔1片,每板20片.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rBMSCs,接种到3组钛片表面,在接种细胞后第1、3、5、7天每组分别取出5枚钛片,1个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外4个行细胞计数.观察rB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结果 电镜下MAO钛片表面有无数2~10 μm的微孔,能谱分析结果主要元素为钙、磷;rBMSCs经过20 d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阳性,证明rBMSCs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rBMSCs在MAO钛片表面的增殖优于喷砂组和光滑组.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富含钙、磷元素的MAO钛片表面的粘附及增殖均优于其它组,MAO钛片比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研究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基因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为对照,检测比较AT细胞、GM细胞、AT-ATM 细胞经60Co γ射线照射0、1、3、5、7、9 Gy后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 经0、1、3、5、7、9 Gy剂量照射后,AT细胞、GM细胞、AT-ATM 细胞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使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比例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AT-ATM 细胞G2/M期所占比例增幅程度介于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P<0.05).结论 ATM基因在细胞遭受电离辐射后参与G2/M期阻滞修复DNA过程,AT细胞因ATM突变而导致细胞周期调控能力不足,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