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可脱式簧圈(mechanical detachable spiral,MDS)血管内栓塞塞颅内动脉瘤因其创伤小、较安全可靠、疗效良好,已成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广泛应用的栓塞材料。文章对MDS的特点及栓塞技术要点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2.
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附216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治疗方法选择、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 对 2 16例CCF病人共行 2 2 0次栓塞 ,其中 ,经股动脉入路 2 0 2例 ,经股静脉入路 9例 ,经眼上静脉入路 5例 ;以球囊栓塞瘘口 188例 ,以微弹簧圈栓塞 2 3例 ,球囊并用弹簧圈 5例。术后 6~ 10 8个月随访 110例 ,其中行影像学复查 3 5例。结果  2 12例 1次栓塞成功 ,4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 ,经再次栓塞治愈 ,总治愈率 10 0 %。颈内动脉通畅率 94 4% (2 0 4/2 16) ,无并发症及死亡 ,随访显示疗效可靠。结论 CCF一般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 ,栓塞时球囊应稳步前进 ,一旦扩充 ,决不轻易后拉。小瘘口CCF选择微弹簧圈栓塞 ;若颈内动脉结扎或闭塞 ,可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硬脊膜动静脉瘘(DSAVF)的基础研究 1.1 病因学该病的病因在初期不十分明确[1],但 近年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支持后天获得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2-4,9,16].其主要支持点有[3]:①硬脊膜血管的具体组织学研究显示在正常的硬膜存在潜在的动静脉交通;②有人已经报道先出现了颅内静脉窦的闭塞,然后出现了硬膜动静脉交通的病例;③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例有些出现了硬膜动静脉的交通,而这一病变在术前的血管造影时没有出现[17];④有文献报告[16]静脉窦的闭塞或狭窄先于外伤后瘘口的发展;⑤多数病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瘘口处血流慢,供血血管扩大不明显,与先天性病变的瘘口表现相反;⑥病灶基于硬脊膜,但静脉引流却仅限于冠状静脉系统;⑦由于脊神经根处的硬膜临近椎间盘、椎骨或韧带,所以该处硬膜极易受创伤的损害[2,4].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湿润烧伤膏(MEBO)对创面组织自噬信号因子Beclin1、LC3、p62的调控作用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2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康复新组、MEBO组各50只.对照组建立常规创面模型,模型组、康复新组、MEBO组建立糖尿病创面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  相似文献   
85.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栓塞治疗的意义、可行性及相关事宜。方法 对32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在3d内施行栓塞治疗,微导管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栓塞材料选用GDC、EDC或Orbit。结果 动脉瘤90%栓塞20例、95%栓塞8例、完全栓塞4例,死亡4例。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可减少再出血的风险,操作受血管痉挛的影响较小,对血管痉挛有治疗作用,术后需辅以“3H”治疗。  相似文献   
86.
张盼  黄庆  汪扬  魏小燕  盛金平 《西部医学》2023,35(4):584-587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动态增强CT扫描下临床表现特征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NSCLC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n=127)和鳞癌组(n=41),两组均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CT扫描。比较两组的CT值变化、强化方式、强化净增值、强化率、相对廓清值、廓清率。结果 两组CT值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90~180 s;腺癌组多为均匀强化,鳞癌组多为不均匀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强化净增值、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扫描180、300 s时,两组的相对廓清值、廓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扫描600 s时,鳞癌组的相对廓清值、廓清率均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为临床鉴别腺癌及鳞癌提供参考,腺癌多为均匀强化,鳞癌多为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600 s时,鳞癌的相对廓清值、廓清率均高于腺癌。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 lb)与肌酐(Cr)比值三项指标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84例,根据尿蛋白常规定性检测的结果分为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36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Cys-C、HbA1c、U-mAlb/Cr,评价各项测定结果。结果三组的Cys-C、HbA1c及U-mAlb/C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阴性组Cys-C、HbA1c及Um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阳性组Cys-C、HbA1c及U-mAlb/Cr明显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ys-C、HbA1c和U-mAlb/Cr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相比各指标单项异常检出率,阴性组三项指标联合异常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而阳性组Cys-C、HbA1c、U-mAlb/Cr的单项异常检出率及三项指标联合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阴性组Cys-C、HbA1c与U-mAlb/Cr呈正相关(r=0.874、0.816,P0.05)。结论 Cys-C、HbA1c与U-mAlb/Cr能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程度,是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有效指标,而三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88.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蕾  梁开  黄庆  庞雅君 《广西医学》2004,26(4):504-507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 (MMF)与环磷酰胺 (CTX)间断静脉滴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的近期及中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A组 :间断静脉滴注CTX联合激素治疗 30例难治性NS患者 ,平均随访 (18 6± 5 7) (6~ 2 4 )个月 ;B组 :MMF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NS患者 ,平均随访 (19 8± 8 5 ) (6~ 30 )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基本相似 ,但B组(MMF)绝大部分为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者 ,B组患者病程较A组长。结果 CTX组、MMF组治疗顽固性NS均能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 (ALB)、降低血清胆固醇 (TG)、改善肾功能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MF组完全缓解 18例 ,部分缓解 7例 ;CTX组完全缓解 15例 ,部分缓解 8例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MF组患者平均疗程较CTX组延长而疗效却基本相同。不良反应 :MMF组无肝功能受累、性腺抑制等副反应 ,感染率为 10 % (3/ 30 ) ;CTX组感染率为 2 3 3% (7/ 30 ) ,肝功能受累为2 0 % (6 / 30 ) ,性腺抑制为 2 0 % (6 / 30 )。结论 CTX、MMF都能完全或部分缓解难治性NS ,改善肾功能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对病程长、激素联合CTX无效及病情迁延者 ,经MMF治疗后达到与CTX组同样效果 ,而且副作用少 ,提示MMF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在分枝杆菌属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类型标本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的痰液、脓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属DNA检测,进一步对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900份临床样本的鉴定结果总阳性率为10.6%,洗肉水、穿刺物、脓液等阳性率较高;进一步对40份结核阳性标本进行耐利福平基因rpoB及耐异烟肼kat Gi、nhA基因检测,共有9例检测到了突变的耐药基因。结论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可以直接进行分枝杆菌属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适用于不同类型标本,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等。结果试验中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靶序列的实时检测,检测下限达4×102CFU/ml。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等优点,SPR传感器技术在核酸杂交检测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