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9篇
  3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使用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5例颈椎病患者(5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术后行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经1~6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术后平均14.2分;影像学复查未见假体移位、下沉,生理弧度良好,未见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明显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结论5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2.
骨骼肌组织约占全身体重的50%,但骨骼肌转移瘤发生率较低.尽管MRI可以提供优质的软组织对比图像,但由于增强CT在胸、腹部及盆腔扫描中的常规应用,多数病变仍由CT首先检出.笔者搜集2000年1月至2007年 5月经细胞学、病理学或临床证实的骨骼肌转移瘤32例患者资料,旨在分析骨骼肌转移瘤的临床特征及螺旋CT表现.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尾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中间入路法.比较...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15.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笔者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示CD44v6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survivin主要在细胞质。60例结直肠癌CD44v6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和65.0%。它们与肿瘤临床Dukes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P〈0.05)。提示分别检测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对了解结盲肠癌的牛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比较点注册和面注册两种不同注册方式对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导航置入的精确性、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导航技术对24例胸椎骨折行椎弓根钉(148枚)内固定,根据注册方式的不同分为“点注册组”和“面注册组”,分析导航记录图像与术后CT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两组注册时间.结果 (1)注册时间:点注册组平均( 292±45)s,面注册组平均(245±3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准确率:点注册组CT扫描显示椎弓根钉准确率为88.16%,面注册组为9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匹配误差:点注册组(1.10±0.23) mm,面注册组(0.80±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运用导航技术置入中,虽然点注册和面注册操作时间无差异,但面注册可提高术中定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钙黏素E(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微波(LW/MW)-Eli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Ezrin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E-cadherin蛋白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5).Ezrin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1).结论:Ezrin和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和肿瘤学安全性,并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LPD组和OPD组,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发热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PD组相比OPD组,术中出血量[(168.2±87.4) ml比(353.5±140.1) ml,P=0.000]及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157.7±69.7) ml比(289.1±197.0) ml,P=0.039]减少,术后排气时间[(4.1±0.9) d比(6.6±3.4) d,P=0.024]、恢复流质饮食时间[(5.8±1.3) d比(8.2±3.5) d,P=0.040]、下床活动时间[(3.6±1.4) d比(6.2±1.5) d,P=0.000]和术后住院天数[(17.0±2.2) d比(25.7±13.8) d, P=0.047)明显缩短。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LPD能够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手术安全的同时,在减少术中出血和促进术后恢复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135例接受外科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66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年龄、性别和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1±55.1)min比(223.8±26.8)min];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31.9±88.7)ml比(342.3±178.7)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3.18±1.22)d比(4.50±1.59)d],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20±3.39)d比(11.35±4.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5.81±12.53)枚比(27.47±10.28)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4/66)比15.94%(11/6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19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山东省原为我国疟疾主要流行省份之一,疟疾流行遍及全省,常有局部暴发流行,年发病人数最高达600余万,有的县发病率高达70%,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建国后对疟疾经40余年的大力防治,使发病率连年下降,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山东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