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49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67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94篇
  2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附骨疽的中药换药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吉林中医药》2003,23(5):29-29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 ,病久可使骨骼受损 ,常有破碎死骨排出 ,故又称多骨疽 ,西医称之为化脓性骨髓炎。其病因为疔、疖、痈等治疗不当 ,以致脓毒扩散 ,深窜入骨 ,溃后脓水淋漓 ,久不愈合形成窦道。笔者结合临床实践 ,就附骨疽的中药换药和护理措施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7~ 2 0 0 2年共收治附骨疽患者 2 2例 ,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儿童 4例。其中溃后成脓者12例。2 中药换药附骨疽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观察疮口 ,用银丝探针检查窦道及其深度 ,按常规清洁创面 ,将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 ,必要时可在局麻下进行扩疮…  相似文献   
42.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以男性为多起病急,一般为单个关节发炎,特别是第一趾关节最多累及。病初剧痛,局限于短时间内高度肿胀、灼热.皮肤紫红发亮。近几年来.笔者应用针灸结合TDP照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收到了满意疗效。兹将施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均为门诊患者.男27例.女3例:年龄最小3O岁.年龄最大57岁;病程3~10日不等,病程较长者均经其它疗法治疗无效来求治者。1.2诊断标准:典型临床表现,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患者突发性姆趾,路路,踝等处单个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窒息后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对窒息后新生儿的肾动脉血流参数及心输出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1.窒息后新生儿第1天肾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正常对照组低下,阻力增加,这种改变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加重.窒息轻度组3天内可恢复,重度组完全恢复常需1周以上.2.正常新生儿肾血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比值(RFV/Co)较稳定,为15.6%±0.51%.RFV/Co的降低能相对反映窒息后肾缺血程度.3.心输出量的大小、血液粘滞度及是否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将对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有直接影响.4.与临床化验指标相比,能早期、敏感地反映窒息后肾损伤.结论 超声多普勒监测窒息后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安全、可靠、方便、无创,并可动态观察,有利于窒息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4.
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观察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泪道阻塞47例(54眼)应用YAG泪道激光治疗,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4眼中有效51眼,无效3眼,有效率94.44%。结论 YAG泪道激光具有面部不留瘢痕,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45.
运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法测定皮肤类胡萝卜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法测试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观察机体类胡萝卜素变化情况。[方法]120名成年受试者按照其年龄、性别和试验前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人群每天补充β-胡萝卜素12.6mg,共8周。两组人群在试验前、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运用共振拉曼散射光谱测试受试者皮肤类胡萝卜素,观察皮肤中类胡萝卜素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进行膳食调查,了解膳食摄入情况。[结果]试食组人群补充β-胡萝卜素第4周时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比试验前的基础值上升了24.3%、第8周时比试验前的基础值上升了44.0%,且与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两组人群在试验期间的膳食摄入情况没有差异,实验中试食组人群皮肤类胡萝卜素指数的增高可认为与补充β-胡萝卜素有关。共振拉曼散射光谱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反映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进而提示机体类胡萝卜素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6.
在线渗析-离子色谱法测定牛乳中阴离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在线渗析一离子色谱直接进样测定牛乳中阴离子的方法。方法:纯牛乳样品经20倍稀释后直接进样,经在线渗析后进入分离柱测试,采用Metrohm Metrosep A Supp 5—100阴离子交换柱,以3.2mmol/LN2CO3+1.0mmol/LNa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0.70ml/min,化学抑制电导检测。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6%(n=8),各离子组份的加标回收率在91%-107.4%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高效自动化,对分析测试牛乳中阴离子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有机改进剂对S2O3^-2、SCN^-、ClO4^-的保留时间的影响,并建立同时测定水中7种标准阴离子和S2O3^-2、SCN^-、ClO4^-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丙酮和乙腈作有机改进剂。采用Metrosep ASupp5—100阴离子交换柱,以3.2mmol/LNa2CO3+1.0mmol/LNaHCO3为淋洗液,比较加入不同浓度有机改进剂后S2O3^-2、SCN^-、ClO4^-的保留时间、ClO4^-的峰形和柱压,化学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结果:随着丙酮浓度的增加,ClO4^-的保留时间则由36min(0%丙酮)缩短为21min(25%丙酮),ClO4^-峰形有改善,但柱压也明显增加。采用20%乙腈代替丙酮,保留时间只有轻微改变,但柱压和ClO4^-峰形有明显的改善。各阴离子的线性好(r〉0.99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7%(n=6),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89.4%-105.3%之间,检出限在2.92-32.1μg/L之间。结论:有机改进剂可缩短分离时间、改善峰形。在本文所作的试验中,加入20%乙腈作为有机改进剂所得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化疗患者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12例(432人次)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均作5-Fu保留灌肠,其中8例(288人次)为10am左右灌肠,2例(72人次)为10pm左右灌肠,灌肠液量均为120 ml,2例(72人次)为10am左右灌肠,灌肠液量为60 ml,然后,分别对三组病人进行第一次排便时问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相同时间灌肠,灌肠液量少者第一次排便时间延长.相同灌肠液量睡前灌肠者第一次排便时间延长,并且本组患者毒副作用小.结论 睡前、适量的灌肠液,会使局部化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总蒽醌及二苯乙烯甙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类活性成分得率.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为6 MPa,解析釜Ⅰ温度65℃.本文利用SAS8.0统计软件处理正交试验数据,准确而快速,非常适用于现代化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的最佳时机。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4/2016-10于我院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43例143眼,根据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50例50眼术后导管留置6wk,B组患者57例57眼术后导管留置9wk,C组患者36例36眼术后导管留置12wk。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视力、溢泪和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拔管当天,A组和B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和93%)优于C组(39%)(均P<0.0167),但拔管后3mo,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6%、51%、36%)、视力、溢泪发生率(46%、53%、56%)均无明显差异。拔管后随访6mo,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4%、7%、19%)无明显差异(P=0.056),但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高于A组(4%)和B组(7%)(均P<0.0167)。

结论:慢性泪囊炎行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后导管留置6wk或9wk临床获益优于12wk,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