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机制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 4 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 (TM)、P -选择素、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D -二聚体等 ,与正常对照比较 ;对部分患者进行DIC相关指标测定 ;并对PAIgG与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例急性再障患者血浆T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 8例伴发DIC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4 5例再障 (36例慢性再障和 9例急性再障 )血浆P -选择素增高同时伴有PAIgG增高 ;PAIgG增高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 (r=0 .72 1,P <0 .0 1) ,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 (r=- 0 .6 95 ,P <0 .0 1)。再障时AT -Ⅲ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除因骨髓增生减少外 ,可能还有免疫机制参与。此外 ,再障患者AT-Ⅲ增高及血浆TM含量增高所致抗凝活性增强、凝血机制活性减弱及DIC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再障的出血过程。  相似文献   
112.
青年人癌肿骨髓转移临床误诊率极高,确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本文报道8例青年人骨髓转移癌均曾延误诊治。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32岁,平均24.5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为14~50天,初诊至确诊时间20~135天。3  相似文献   
113.
诊断学虚拟实验室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应用语义识别、TIS发音、动态图形识别和多种视频、音频素材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诊断思维环境,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交互性、智能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用于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研究生和青年医师,在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4.
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表明 ,供体来源的免疫活性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是骨髓移植 (BMT)治疗白血病疗效卓著的决定因素 ,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仍然是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采用同基因骨髓移植物中混合一定量的异基因成分骨髓细胞进行混合骨髓移植 (MBMT) ,可降低GVHD的发生并增强GVL效应[1 ,2 ] 。采用G 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时 ,重度aGVHD发生率降低 ,其原因之一是动员剂G CSF改变了T淋巴细胞功能[3] 。我们探讨了G CSF动员供髓鼠进行MBMT ,以增强GVL效应而不增加G…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预后影响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c-Myc、Bcl-2、Bcl-6、CD20、CD10及Mum-1,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 56例PCNS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25个月,2年生存率为50.0%。COX多因素分析发现,Bcl-2蛋白阳性、c-Myc/Bcl-2蛋白双表达及未予HD-MTX治疗是影响PCNS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在予HD-MTX治疗的患者中,c-Myc/Bcl-2蛋白双表达和非双表达患者总体反应率(ORR)分别为42.1%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联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患者中,非生发中心型(non-GCB)患者的ORR明显高于生发中心型(GCB型)(77.8% vs 16.7%,P=0.041)。结论 Bcl-2蛋白阳性表达、c-Myc/Bcl-2蛋白双表达是影响PCNS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D-MTX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PCNSL患者生存期,联合BTK抑制剂用于non-GCB型患者可获得较好的ORR。  相似文献   
117.
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液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抗真菌药物等治疗后,20例有效,占76.9%,真菌清除14例,清除率为73.7%.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将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上以血小板明显减低,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及神经和精神异常为主要特点,常伴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常称为TTP五联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早期误诊及病死率高[1~2]。血浆置换(PE)是治疗TTP最有效的方法,其机制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患者血液在体外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成分,血细胞回输人体,弃去血浆,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一定容量的晶体溶液,以去除体内的病理性物质,补充血浆中缺失因子,而达到治疗目的。我科自1997年11月~2006年12月对24例TTP患者进…  相似文献   
119.
120.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39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Ebl),重型再障(SAA)11例,慢性再障(CAA)17例。作者将Ebl(+)AA与Ebl(-)AA病人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Ebl(+)SAA较Ebl(-)SAA有更低的Hb值。腔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Ebl(+)CAA较Ebl(-)CAA有更高的网织红计数(Ret),骨髓多为增生活跃,红系比例偏高,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