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诊断学成绩与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血液病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rhEPO治疗血液病贫血的适应证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12例血液病贫血患者给予rhEPO治疗,6 000~10 000 IU,每日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10次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1~3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rhEPO治疗血液病贫血总有效率为61.6%(69/112),其中血液肿瘤缓解组有效率为100.0%(38/38)、血液肿瘤未缓解组有效率为34.6%(18/52)、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有效率为30.0%(3/10)、慢性病贫血组有效率为83.3%(10/12)。通过血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sEPO)与疗效关系分析,显示sEPO水平低者疗效[96.0%(48/50)]明显优于sEPO水平高者[33.9%(21/62)],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EPO用于治疗sEPO水平偏低的血液肿瘤缓解后及慢性病贫血患者是有效的,而对于sEPO水平显著增高的贫血和其他血液肿瘤未缓解者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3.
背景:新近发现CD11clowCD45R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参与免疫负向调控机制和临床治疗上有潜在的意义。目前对于健康人骨髓来源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的研究较少。 目的:体外培养正常人骨髓来源的具有CD11clowCD45RBhigh表型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从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吞噬功能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分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实验分3组: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组,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7 d后,用脂多糖刺激24 h。②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1640培养基培养8 d。③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1640培养基培养7 d后,予脂多糖刺激24 h,使其成熟。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以及吞噬能力,CCK-8法检测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与结论:①人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在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8 d后获得的细胞具有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典型特征和免疫表型,说明该实验建立的培养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②CD11clowCD45R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这种新亚群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题库是实践考教分离和现代化考试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题库特别是电子题库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文章结合徐州医学院诊断学教学实验中心自行开发的医学诊断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制作了诊断学电子题库,并设计了一套题库制作规程。该题库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采用加密技术,能较好地和诊断学无纸化考试系统配合使用,自动生成高质量试卷。  相似文献   
105.
砷剂与化疗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同时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即双诱导进行诱导缓解期治疗 ,达到完全缓解 (CR)后再用As2 O3 与不同联合化疗交替进行缓解后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7例APL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住院患者。其中初治 14例 ,经维甲酸治疗未缓解 1例 ,维甲酸治疗CR后复发 2例。2 诊断与疗效判定2 .1 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均按照文献 [1]标准。2 .2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 :As2 O3 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相似文献   
10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脐血移植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GL)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2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1例 ;用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 8例 ,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7例 ,AML5例 ,ALL 3例 ,霍奇金病 ( HD) 2例和 CGL 1例。预处理方案 :异基因者采用 BU/CY2 (马利兰 +环磷酰胺 )或其改良方案 ,自体移植者采用 MAC(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CBV(环磷酰胺 +卡氮芥 +足叶乙甙 )或 BEAC( CBV+阿糖胞苷 )方案。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序贯定期化疗 ,部分淋巴瘤患者移植后行补救性治疗。结果 :2 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移植相关病死率 4.3% ( 1 /2 3例 )。中位随访时间 32 ( 6~ 70 )个月 ,复发 4例 ,1 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 ,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难治性淋巴瘤移植后补救性治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提高对恶性血液病并发播散性毛霉菌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alloBMT)合并播散性毛霉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 ①毛霉菌病的特征是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感染部位多样,易播散至肺和脑;②二性霉素B(AMB)是治疗首选药物;③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机制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 4 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 (TM)、P -选择素、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D -二聚体等 ,与正常对照比较 ;对部分患者进行DIC相关指标测定 ;并对PAIgG与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例急性再障患者血浆T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 8例伴发DIC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4 5例再障 (36例慢性再障和 9例急性再障 )血浆P -选择素增高同时伴有PAIgG增高 ;PAIgG增高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 (r=0 .72 1,P <0 .0 1) ,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 (r=- 0 .6 95 ,P <0 .0 1)。再障时AT -Ⅲ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除因骨髓增生减少外 ,可能还有免疫机制参与。此外 ,再障患者AT-Ⅲ增高及血浆TM含量增高所致抗凝活性增强、凝血机制活性减弱及DIC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再障的出血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液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抗真菌药物等治疗后,20例有效,占76.9%,真菌清除14例,清除率为73.7%.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将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液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抗真菌药物等治疗后,20例有效,占76.9%,真菌清除14例,清除率为73.7%.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将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