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检测 CD34抗原在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不同病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临床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ML患者外周血和 (或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 CD34抗原及 P1 70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 MNC CD34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随着治疗的有效 CD34阳性率下降 ;P1 70 阴性组与 P1 70 阳性组 CD3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 CD34抗原表达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对预测患者进入急变期有一定临床意义 ;CML病期演变时 CD34阳性白血病细胞 P1 70 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其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 以TTP五联征或三联征为诊断主要依据,采用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Lichtin疗效标准判断预后。结果 17例TTP早期误诊8例,死亡8例。11例采用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置换次数为3~15次,9例治愈无复发。结论 根据临床征象、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等能获得诊断;早期采用综合治疗,尤其注重血浆置换及血浆输注将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3.
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催化完成.HAT与HDAC能够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平衡,从而在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及修复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基因的转录调控,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抑制HDAC发挥生物学效应.HDACI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尤其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皮肤性T细胞淋巴瘤(CTCL)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题库是实践考教分离和现代化考试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题库特别是电子题库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文章结合徐州医学院诊断学教学实验中心自行开发的医学诊断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制作了诊断学电子题库,并设计了一套题库制作规程。该题库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采用加密技术,能较好地和诊断学无纸化考试系统配合使用,自动生成高质量试卷。  相似文献   
105.
砷剂与化疗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同时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即双诱导进行诱导缓解期治疗 ,达到完全缓解 (CR)后再用As2 O3 与不同联合化疗交替进行缓解后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7例APL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住院患者。其中初治 14例 ,经维甲酸治疗未缓解 1例 ,维甲酸治疗CR后复发 2例。2 诊断与疗效判定2 .1 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均按照文献 [1]标准。2 .2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 :As2 O3 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相似文献   
10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脐血移植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GL)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2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1例 ;用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 8例 ,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7例 ,AML5例 ,ALL 3例 ,霍奇金病 ( HD) 2例和 CGL 1例。预处理方案 :异基因者采用 BU/CY2 (马利兰 +环磷酰胺 )或其改良方案 ,自体移植者采用 MAC(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CBV(环磷酰胺 +卡氮芥 +足叶乙甙 )或 BEAC( CBV+阿糖胞苷 )方案。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序贯定期化疗 ,部分淋巴瘤患者移植后行补救性治疗。结果 :2 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移植相关病死率 4.3% ( 1 /2 3例 )。中位随访时间 32 ( 6~ 70 )个月 ,复发 4例 ,1 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 ,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难治性淋巴瘤移植后补救性治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提高对恶性血液病并发播散性毛霉菌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alloBMT)合并播散性毛霉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 ①毛霉菌病的特征是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感染部位多样,易播散至肺和脑;②二性霉素B(AMB)是治疗首选药物;③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机制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 4 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 (TM)、P -选择素、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D -二聚体等 ,与正常对照比较 ;对部分患者进行DIC相关指标测定 ;并对PAIgG与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例急性再障患者血浆T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 8例伴发DIC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4 5例再障 (36例慢性再障和 9例急性再障 )血浆P -选择素增高同时伴有PAIgG增高 ;PAIgG增高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 (r=0 .72 1,P <0 .0 1) ,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 (r=- 0 .6 95 ,P <0 .0 1)。再障时AT -Ⅲ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除因骨髓增生减少外 ,可能还有免疫机制参与。此外 ,再障患者AT-Ⅲ增高及血浆TM含量增高所致抗凝活性增强、凝血机制活性减弱及DIC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再障的出血过程。  相似文献   
109.
青年人癌肿骨髓转移临床误诊率极高,确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本文报道8例青年人骨髓转移癌均曾延误诊治。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32岁,平均24.5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为14~50天,初诊至确诊时间20~135天。3  相似文献   
110.
诊断学虚拟实验室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应用语义识别、TIS发音、动态图形识别和多种视频、音频素材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诊断思维环境,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交互性、智能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用于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研究生和青年医师,在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