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95篇 |
免费 | 593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6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57篇 |
基础医学 | 391篇 |
口腔科学 | 99篇 |
临床医学 | 1556篇 |
内科学 | 895篇 |
皮肤病学 | 90篇 |
神经病学 | 362篇 |
特种医学 | 4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869篇 |
综合类 | 3520篇 |
预防医学 | 1589篇 |
眼科学 | 204篇 |
药学 | 1301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095篇 |
肿瘤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709篇 |
2013年 | 405篇 |
2012年 | 387篇 |
2011年 | 427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421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586篇 |
2006年 | 541篇 |
2005年 | 694篇 |
2004年 | 584篇 |
2003年 | 522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415篇 |
2000年 | 460篇 |
1999年 | 533篇 |
1998年 | 484篇 |
1997年 | 510篇 |
1996年 | 412篇 |
1995年 | 368篇 |
1994年 | 327篇 |
1993年 | 251篇 |
1992年 | 216篇 |
1991年 | 193篇 |
1990年 | 145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1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10篇 |
1960年 | 1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本文比较了PCR法与RPR法检测梅的阳性率,在一期梅毒PCR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RPR法,在二期梅毒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接近。作者认为对一期梅毒的诊断价值PCR法比PRP法高。作者还分析了目前二期梅毒的临床发现率比一期梅毒高的原因,提出对STD患乾应常规检测梅毒。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及平均透析5个月后分别行BAEP测定。结果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AEP异常率为83.3%,主要表现为Ⅰ、Ⅲ、Ⅴ主波潜伏期(PLa)延长及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s)延长;平均透析5个月,患者透析前后比较,透析后Ⅲ、VPLs和Ⅰ-Ⅲ、Ⅰ-ⅤIPLs缩短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AEP的测定及动态观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听觉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变化,了解该药在2岁以下婴幼儿静脉快通道麻醉恢复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岁以下婴幼儿(观察组)及2岁以上小儿(对照组)各20例。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内连续输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pO2。静脉血标本采集时点:T1为停止输注前即刻;T2为停药后5min;T3为停药后10min;T4为停药后15min。全血瑞芬太尼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两组麻醉恢复期各时点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2岁以上小儿相比,瑞芬太尼在2岁以下婴幼儿呈现相似的血药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27.
医院内感染率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消毒质量22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对不同医院进行比较时,首先应注意调整客观因素所造 相似文献
28.
29.
30.
BALB/3T3细胞用^14C-TdR掺入并同步化,然后与^3H-TdR和受试物培养,用液闪法测定非程序DNA合成水平.结果10^-6、10^-5和10^-4mol/L Na2SeO3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56%和82%,对0.5μg/ml BaP的抑制率为57%、76%和79%;0.1、0.15和0.2mg/ml叶绿酸(Ch1))对3μg/ml MNNG诱发UDS的抑制率分别为45%、66%和8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