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酸处理后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增殖型和分化型细胞的区别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2N HCl酸解后,再经甲基绿一派洛宁染色可以区别增殖型细胞和分亿型细胞,前者细胞核为绿色,后者紫红色,此法不须特殊仪器设备,试剂易得,是一个可为基层单位应用的组织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皆实现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0例胃间质瘤患者在实行螺旋CT后,主要的表现有:胃内出现软组织肿块的现象,肿块同时有向腔内或者胃腔内、外突出的趋势。在实施增强后,患者肿块强化相对明显,出现中心囊变及坏死的现象,周边强化明显。50例患者中,有20例为低度恶性胃间质瘤,有30例为高度恶性胃间质瘤。结论在胃间质瘤治疗中,螺旋CT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患者胃间质瘤的具体部位及具体的形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Heparanase、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4例肾癌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Hpa、COX-2蛋白的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Hpa、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Hpa、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均较正常肾脏组织明显增高(P<0.05)。Hpa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肾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肾脏组织(P<0.05),高MVD组中Hpa、COX-2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低MVD组(P<0.05),Hpa、COX-2阳性表达组中MVD值亦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COX-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pa、COX-2可能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肾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有可能成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5.
将HRP注入:(1)2只大白鼠一侧皮质的4、6区和(2)12只大白鼠一侧丘脑VL核,利用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原理,研究丘脑腹外侧核的纤维连系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研究的主要结果; 1.对一侧大脑皮质的4、6区注射HRP后,同侧丘脑VL核出现了标记神经元,这结果说明VL核传出纤维主要投射至4、6区。在VL核注射HRP后,标记神经元出现于同侧皮质的4、6区和3、1、2区,位于皮质的深层。丘脑VL核与皮质之间的这种往返纤维联系提示,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反馈系统。 2.给丘脑VL核注射HRP后,同侧的苍白球内侧部,可发现标记神经元,证明苍白球——丘脑通路存在。同侧的黑质网状带出现一组标记神经元,说明黑质丘脑通路存在,该通路起于黑质的网状带。许多标记神经元存在于对侧小脑齿状核,此可证明,大白鼠的小脑齿状核投射至丘脑VL核的纤维是强大的。在对侧的小脑顶核和间位核可找见标记神经元,提示顶核有纤维投射至丘脑VL核。由此可见,丘脑VL是小脑、黑质、 苍白球和皮质投射纤维的公共靶,在此,它们的纤维之间必然构成具有功能关系的会聚。 相似文献
26.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液隔离病患者46例,分为治愈、早期死亡及晚期死亡三组,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早期死亡组与晚期死亡组体液隔离量逐渐增多,而治愈组患者在入院48h后体液隔离量开始下降;三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均比正常值高,治疗后均下降,早期死亡组明显比正常范围低。重症急性胰腺炎体液隔离病生理特征是细胞外液液体量明显增加且细胞外液病理性表现出再分布特征,若患者液体量较大,则血管中也可出现体液隔离,致使患者容量负荷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7.
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入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为提高输精管结扎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简化手术过程,扩大手术适应症,我们对手术入路部位进行探讨。 一、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直视钳守法输精管结扎术2年以上者300例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入口方式分别为经阴囊中上1/3单、双入口及耻骨联合中点阴茎背侧根部入口,各100例。平均年龄32.5(27~38)岁,均已有两个子女。对观察对象进行问诊、触诊、精液精子计数,并逐项填写随访表格。 二、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减分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痊愈率52.63%、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分别为54.05%、78.3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15、0.120,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用药初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可减轻或缓解,研究组恶心、多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但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