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小鼠至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脾切除联用免疫抑制剂对异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组,分别采用脾切除、来氟米特()或二者联用以观察对异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法检测血清。7LefELISAIgG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G结果:单行脾切除使移植心脏存活(±)天4.401.14(P,脾切除联用使移植心脏存活<0.05)CsA(±)天与组比较,4.750.95(IIP。脾切除联用显著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达(±)天,且显著降低受体血清>0.05)Lef8.202.17水平和移植物中沉积IgGIgG(P。加用不能显著增加脾切除联用的效果。<0.05)CsALef结论:脾切除可显著延长小鼠至大鼠移 植心脏存活时间。脾切除和具有协同免疫抑制作用,可降低移植后受体血清水平及移植物中沉积,延长异种移植物LefIgGIgG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杨光伦  黄平  魏正强  姚榛祥 《医学争鸣》2003,24(18):1685-1687
目的 :探讨T细胞、巨噬细胞 (MΦ)和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动物随机分 4组 :对照组、环孢素A(CsA)组、环磷酰胺 (CyP)组和CsA +CyP组 .排斥后取移植心脏作病理学检查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 ,CD8,CD5 7和CD6 8在移植物中的沉积 .结果 :单用CsA (2 .6± 1.5 )d或CyP(3.2± 1.6 )d均不能显著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联用CsA和CyP使移植心脏存活 (4 .7± 1.4 )d (P <0 .0 5 ) .病理检查发现被排斥心脏中大量细胞浸润 ,所有被排斥心脏中均有大量NK细胞和MΦ浸润 ,但未见CD4 +和CD8+T细胞浸润 .结论 :NK和MΦ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而与T细胞无明显相关 .  相似文献   
13.
潘屹  常瑞  魏正强 《重庆医学》2013,42(15):1711-1712,1716
目的探讨用抗菌薇乔缝线行内减张缝合在腹部伤口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A组收治住院并实施开腹手术的239例患者手术伤口行内减张缝合(内减张组),该科B组同期收治并行开腹手术的230例患者手术伤口行传统减张缝合(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口裂开病例数、伤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内减张组无伤口裂开,对照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内减张组发生伤口感染18例(7.5%),对照组34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内减张组住院时间为(13.2±4.5)d,对照组为(15.4±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用抗菌薇乔缝线行内减张缝合可有效预防伤口裂开,同时可降低伤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地终审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效果。【方法】2015年4–6月,在总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8年来异地终审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比较异地终审会与本地终审会的差异,以及异地终审会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面的优势。【结果】与本地终审会相比,异地终审会专家学科知识涵盖更全面,可减小审稿的地域局限性;减轻本地编委终审压力,调动异地编委审稿积极性;更加强了编辑部与编委的沟通和联系;扩大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高了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结论】异地终审会可以达到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优生优育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960余篇,其中大会报告13篇,分会介绍166篇,还有161篇做了书面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分子遗传、细胞遗传、临床遗传学、围产保健、儿科等多学科研究领域中的有关优生优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一、医学遗传学主要围绕新技术方法的建立,产前遗传疾病的诊断,早孕诊断以及遗传咨询等方面开展了学术交流。①分子遗传研究方面:据报道利用连锁分析或间接法,克隆分离β地中海贫血基因已获成功,测定了其核苷酸排列顺序;运用寡核苷酸探针法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并继而研究了DMD 基因区域的多态性酶切位点。中国人胰岛素基因5'端邻近区的RFLP,发现它与NIDDM 合并高脂血症有显著的相关。应用大量繁殖羊水细胞,通过测定羊水细胞中有关酶活性的35S 掺入试验,产前诊断黑腺性痴呆、粘脂贮积症Ⅲ型,Niemann-Pick 病等部分溶酶体贮积症。除直接分析基因DNA 或测定酶活性外,还可通过羊水中代谢物的测定或分析两个适锁的基因表型进行产前诊断。21羟化酶缺乏可引起先天性肾上腺皮质醇增生症,在女胎可导致男性化。此酶的底物是17羟孕酮,当有缺陷时,底物就会升高。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即可获得诊断。HPLC、放射性免疫法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互联网平台,结合居家大便潜血试验(FOBT),建立信息时代下的居家网络筛查模式,初步探究此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20年6-11月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筛查对象。利用已构建的微信小程序“早筛助手”辅助居民完成结直肠癌风险评估问卷和居家FOBT,并进行结果回收。通过“早筛助手”进行初筛结果反馈,并建议高风险者完善结直肠镜。对居家FOBT完成率、FOBT合格率、FOBT阳性率、初筛高风险评估率、肠镜依从性、肠镜病变检出率进行评估。结果 “早筛助手”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 362份,发出FOBT试剂1 033份,完成FOBT 563人,合格524人,初筛高风险262人,进行肠镜检查88例,阳性检出38例,其中进展期腺瘤和肠癌共6例。居家FOBT完成率和合格率分别为54.50%、93.07%。初筛高风险率50.00%,而肠镜依从性和检出率则达到了33.59%,43.18%。结论 借助互联网和居家FOBT的筛查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肠癌筛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漆嘉梨  魏正强  刘劲松  李胜发 《重庆医学》2011,40(6):545-546,549
目的 观察血液滤过对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测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SAP患者分为血液滤过组63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ALT)的变化.结果 治疗8 h后两组白细胞、血液中Ca2+浓度、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均改善不明显(P>...  相似文献   
18.
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方法将移植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n=6);环孢素A(CsA)组(B组,n=6),CsA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自移植当日(day0)起使用;环磷酰胺(CyP)组(C组,n=6),移植前1d给予CyP40mg/kg,自移植后第1天起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CsA加CyP组(D组,n=5)。血清IgG水平用ELISA法测定;C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评估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肠梗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SEMS与行急诊手术(ES)治疗的结直肠癌梗阻患者的短期临床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与ES组比较,SEMS组升结肠梗阻明显减少(26.8%vs.0),支架置入至外科手术平均时间缩短为(13.64±7.12)d,术后清蛋白水平更高[(22.7±4.8)g/L vs.(26.2±5.1)g/L],腹腔镜手术比例更高(0 vs.85.7%),术中出血更少[(142.3±106.4)mL vs.(60.3±47.8)mL],一期吻合率更高(28.6%vs.82.1%),永久造口率更低(51.8%vs.17.9%),术后ICU入住率更低(64.3%vs.21.4%),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8.6%vs.3.6%)和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16.1%vs.0),总住院天数更多[(14.8±8.1)d vs.(23.1±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合并梗阻的治疗中,非升结肠癌患者应用SEMS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