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配合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120例中重度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心理行为干预组(A组);单纯口服乳核散结片组(B组);心理行为干预和口服乳核散结片联合组(C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B和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5%、60.0%和85.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和口服乳核散结片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增生症疗效,为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较为理想的配伍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直肠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和预后。 方法 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0年1月~2007 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4例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在两年之内局部复发,再次行扩大切除。100%的病人接受了随访。到随访期结束,除1例死于腹腔种植转移,2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无病生存。 结论 外科手术是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因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而多样选择。  相似文献   
23.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熊斌  魏正专  胡名柏  张峰  胡卫东 《肿瘤》2001,21(2):120-121
目的探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直肠癌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时,其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者(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51例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129例未发现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证实分别有31例和7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手术中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准确,因此应彻底切除直肠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24.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将196例患者分成4组(0~0.499)×109/L、(0.5~0.999)×109/L、(1.0~1.499)×109/L组和(1.5~1.999)×109/L组,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计算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7%、54.7%、23.3%和28.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者使用G-CSF的量分别为(1 889.71±1 550.39)μg、(1 037.74±724.21)μg、(824.42±625.08)μg和(621.97±588.36)μ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6.82±4.07)天、(5.92±4.07)天、(5.81±3.61)天和(6.18±4.31)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6.0%和4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随粒细胞下降而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时、足量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