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责之浊毒,因其可贯穿疾病的始末。李佃贵教授提出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热毒、瘀血、溺毒等因素为标,皆属浊毒。临证时予通腑泄浊、渗湿利浊、化瘀通络、健脾补肾之法,以防浊毒再生,达邪去正安、脾肾同补、标本兼顾之功,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42.
降糖保肾方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我科用降糖保肾方配合西药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异常,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病理及生化指标的改变。近年来,我们运用化浊合剂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初步显示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病类型之一,赵玉庸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见于本虚标实证,一方面由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行;另一方面由于湿热、浊毒等阻滞肾络。针对"浊毒伏肾、肾络瘀阻"等膜性肾病共有病机,采用健脾补肾、化瘀解毒治疗膜性肾病早中期患者,补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膜性肾病中后期患者。在选方用药时,善用虫类药物,疗效显著,附典型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始通过阻断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免疫损伤来治疗肾小球疾病.我科运用延肾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并与爱西特治疗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变化,了解该药的疗效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理论"是对中医病因的继承丰富与发展,通过阐述传统医学关于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浊毒理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以"浊毒理论"指导慢性肾衰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7.
48.
中医辨证治疗肾小球性血尿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检测手段的进步,临床发现镜下血尿的病人逐年增多.镜下血尿的出现,可因全身性疾病导致如血液病等,或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炎等.红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肾小球或肾小球以外部位.1995~1999年,我科应用位相显微镜鉴别尿中红细胞来源,确诊肾小球性血尿患者105例,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1996~1999年,我们应用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2~58岁;病程最短2日,最长4年;其中肾结石42例,输尿管结石12例,肾、输尿管结石4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X线确诊。直径≥1.0cm6例,<1.0cm52例。临床表现均有肾、输尿管绞痛,肾区叩痛;尿液检验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蛋白。中医辨证分型:1脾虚湿热郁结型,表现为面色白光白、纳呆、大便溏薄。2湿热蕴结膀胱型,多为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病人表现除腰酸痛以外尚有尿频数、尿道灼热、小腹胀痛,查尿常规可见尿中有大量红、白细…  相似文献   
50.
著名的中医专家李佃贵教授创立了“浊毒学说”,并在“浊毒学说”的理论指导下,制定出以解毒、化浊、和胃为一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法则。我院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并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结合临床,笔者认为浊毒理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治疗上有很大指导意义,现将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