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569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213篇
  4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对近2年来收治的109例胃食管反流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脾上极胃短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用时30-245(平均68.1)min,术中出血5~450(平均30.0)mL;术后住院天数2~8(平均4.2)天.术后102例获3~27个月的随访,7例失访.随访患者中99例(97.1%)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2例(2.0%)明显缓解,1例(0.9%)无效.术后2例出现较严重的吞咽困难,1例严重上腹胀气,2例腹泻,1例出现术后食管裂孔疝.结论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常由于不定时喂养,喂食过多及肠道—内。外感染而引起,为婴幼儿时期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时间多在夏秋两季。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为其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呈黄绿色稀水便,有酸臭味,内有少量粘液及白色小块,也有的大便呈蛋花样,患儿在便前非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排便后一般较安静,体温正常或稍升。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首选下列几种助消化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雄性KK-Ay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30只,每两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及随意尿测尿微量白蛋白,眶后静脉丛采血测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白蛋白.8、12、20周龄时两组分别处死10只小鼠取肾脏行病理检查.结果 不同周龄KK-Ar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比同周龄C57BL/6J小鼠高(P<O.05),且随周龄增加而进展,8周龄表现为典型2型糖尿病,12周龄进入早期DN,20周龄肾脏病理表现为特征性DN改变,但未见肾功能下降.结论 KK-Ay小鼠是研究DN早期病变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 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0.05)。结论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青春语录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联合胆红素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54例、子痫前期组32例,正常妊娠孕妇82例(对照组),分别于妊娠11~20周抽取三组孕妇静脉...  相似文献   
47.
高翔  卢仁泉  郭林 《检验医学》2010,25(7):547-549
目的评价一种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测定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对新的自主开发的TU M2-PK检测方法进行偏倚测定、不精密度测定、回收试验以及对371例临床标本进行测定。结果TU M2-PK检测方法有良好的准确度(偏倚〈5 U/mL)和精密度[变异系数(CV)〈10%]。371份临床标本的TUM2-PK水平测定结果与"金标准"病理结果对照,TUM2-PK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106/152)和86.8%(190/219),准确度达到80.0%(296/371)。此外,该试剂盒所测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TU M2-PK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TU M2-PK ELISA测定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抗感染研究近10年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尤其是其突出的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原虫等活性对日益增多的机会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对穿心莲内酯的研究,对其及衍生物抗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10年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提取物体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XTT法和微量稀释法筛选龙胆泻肝汤各提取部位的抗菌活性并检测各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量。结果:龙胆泻肝汤用石油醚、水、正丁醇、甲醇及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白念珠菌浮游菌的MIC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25,125 mg·L-1;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500,500 mg·L-1;SMIC80分别为>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 mg·L-1;1 000 mg·L-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黏附相关基因ALS1和菌丝形成基因SUN41的表达。结论:龙胆泻肝汤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评估标准及合适的判断时间点。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且最后得以确诊的28例肠结核(ITB)和11例克罗恩病(C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及肠镜下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基线时较特异的临床特征包括活动性肺结核、PPD强阳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结核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3个月后ITB组无好转率为0,CD组为27.3%(P=0.004)。抗结核治疗3个月及6个月,ITB组活动性溃疡消失率+明显好转率分别为90.9%(20/22)+9.1%(2/22)及100%(28/28)+0;结节样病变消失率+明显好转率为58.8%(10/17)+41.2%(7/17)及76.5%(13/17)+23.5%(4/17)。而CD组在各时点活动性溃疡、结节样病变均无明显好转(P均〈0.01)。结论ITB和CD的鉴别因缺乏特异性指标,部分鉴别困难的病例仍需采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回结肠镜复查见活动性溃疡及结节样病变消失或明显好转,伴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可评定为试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