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76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背景与目的:多项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及研究显示,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即便后续综合治疗,其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仍然较低。因此,探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新的治疗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总结我们应用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治疗7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7例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均行ACNU联合Bev治疗。化疗方案的选择基于肿瘤组织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及甲基化特异PCR(MSP-PCR)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MGMT阴性表达或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者,给予ACNU,80~100mg/(m2.d),d1,静脉输注,四周方案;Bev用法:5mg/kg,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结果 :7例患者共接受ACNU联合Bev治疗28次,中位3次(3~6次)。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28.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例(42.9%),微效(minimal remission,MR)1例(14.3%),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14.3%)。疾病控制率(CR+PR+MR)为85.7%。中位PFS为4.2月(95%CI:3~7月),6个月的PFS为41.6%。最严重不良反应是Ⅳ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1例次(3.6%),Ⅲ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2例次(7.1%)。最常见的轻至中度不良反应包括Ⅱ度脱发10例次(35.7%)、Ⅱ度粒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各4例次(14.3%)、腹泻3例次(10.7%)、Ⅱ度疲乏2例次(7.1%)、高血压2例次(7.1%)。结论:ACNU联合Bev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是安全的,疗效也令人较满意。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并观察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的3.0 mm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
方法:对26例26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断裂范围≤120o)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I~芋级)的患者于晶状体悬韧带正常处中部作3.0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将核劈开、挤压或搅碎乳化后摘除并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襻顶置入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处中间以复位囊袋,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mo视力0.2~0.4者5眼(19%),0.5~0.8者21眼(81%);晶状体位置不偏心者22眼(85%),轻度偏心(1~2mm)者4眼(15%)。术后24h内眼压升高12眼(46%),2~7d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轻中度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采用3.0 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方法:对26例26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断裂范围≤120o)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I~芋级)的患者于晶状体悬韧带正常处中部作3.0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将核劈开、挤压或搅碎乳化后摘除并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襻顶置入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处中间以复位囊袋,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mo视力0.2~0.4者5眼(19%),0.5~0.8者21眼(81%);晶状体位置不偏心者22眼(85%),轻度偏心(1~2mm)者4眼(15%)。术后24h内眼压升高12眼(46%),2~7d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轻中度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采用3.0 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53.
目的 了解广州珠江河口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副溶血弧菌(Vp)的分布情况,为Vp型污染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根据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网主要特征进行监测,定量分析按照GB/T4789-2003中的方法进行;阳性菌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 外环境及海水产品Vp总阳性率为34.10%(671/1968):水产品的阳性率为47.50%(114/240),水体总阳性率为27.27%(373/1368),淤泥和水草等环境样本的阳性率为51.11%(184/360),大部分(118/120)不携带毒力基因.外环境Vp检出率与水体深度、潮汐、水温、pH、盐度等有关.结论 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海(水)产品、海水等外环境中Vp污染严重,其中以贝壳类海产品最高,海水中污染率高于其他环境水体. 相似文献
254.
255.
非法医学期刊的特征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非法期刊泛滥,真假难辨,使不少科研工作者错误地将研究论文发表在了非法期刊上,在研究生毕业审核、职称晋升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非法医学期刊的理论界定及主要识别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今后投稿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256.
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又称为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生理依赖(躯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精神依赖性)。前者指药物成瘾者停用药品后会出现一系列的戒断症状(流涕、流泪、哈欠、腹胀等);后者表现为戒断期的强烈而近乎强制性的心理渴求。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临床方法控制生理依赖症状。通过治疗能够使患者达到完全脱毒的状态。 相似文献
257.
目的通过高频电刺激大鼠双侧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研究其对可卡因诱导的大鼠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药物成瘾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和刺激组,每组8只,二组均进行15天可卡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训练,自第16天起,行熄灭训练直到其触鼻反应率小于15%稳定阶段的触鼻反应率,复燃阶段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20mg/kg的可卡因点燃,刺激组大鼠在整个复燃阶段给予持续伏隔核高频电刺激,假刺激组不施加刺激。大鼠的熄灭阶段和点燃复吸阶段交替进行三次。结果刺激组大鼠在三次复吸期内的触鼻频率与自身给药训练第15天触鼻频率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假刺激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组大鼠在三次复吸期内触鼻频率与假刺激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注射可卡因(20mg/Kg)可引起戒断大鼠的复燃,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持续伏隔核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大鼠的复燃现象。 相似文献
258.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血管团,导致颅内出血、癫癎、严重头痛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既往因缺乏理想的脑动静脉畸形模型,治疗策略多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文章对近年来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9.
目的探讨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微小动脉瘤(≤4mm)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简称显外组)85例,其中动脉瘤夹闭术79例,动脉瘤肌肉包裹术6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简称介入组)77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67例,支架辅助7例,球囊辅助3例。同时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5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和分析预后。结果显外组:术后2~3周复查DSA42例,其中瘤颈残留2例,余43例未行DSA复查;介入组: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7例。显外组和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出血性事件2例和6例,缺血性事件7例和2例,颅内感染3例和1例,癫疒间3例和0例。术后1年mRS量表评分,显外组和介入组的预后良好率(mRS0~2分)分别是89.6%和92.9%(P0.05),本组所有病人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1年mRS生活质量评分相关(rs=0.404,P0.001)。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显微外科手术相比,术后1年临床随访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60.
目的 探讨儿童期起病(起病年龄≤14岁)的颞叶癫痫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73例儿童期起病的颞叶癫痫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01个月,平均(49.4±22.9)个月;末次随访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疗效,其中Ⅰ级为疗效良好,Ⅱ~Ⅳ级为疗效不佳。结果 173例中,Engel分级Ⅰ级135例(78.0%),Ⅱ级8例(4.6%),Ⅲ级20例(11.6%),Ⅳ级10例(5.8%)。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RI显示脑部异常、热性惊厥史是儿童期起病的颞叶癫痫术后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儿童期起病的颞叶癫痫手术疗效良好。如果MRI显示脑部异常和/或伴热性惊厥史,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