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院超声科于1994~1996年共发现了6例增生性肌一炎病变,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6例患者均女性,年龄54~58岁,偶然发现体表软组织肿块1~4周,无明显红肿热痛,触诊质地较硬,工例仅有轻度压痛。使用Aloka650、EuB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SMHz,分别对肿物进行纵断和横断检查,观察肿物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特点及肿物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6例病变均位于肌肉组织内,其中2例位于臀大肌,2例位于肩部,另各有1例分别位于大腿和小腿。声像图表现:①6例肿物均呈梭形,宽约1.5~3cm,长约3~5cm,其长轴与肌肉走行方…  相似文献   
102.
感染肠道病毒71型婴儿5例尸检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婴幼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5例死亡患者尸体系统解剖,获得脑、肠、心、肝、脾、肺、肾、胰腺和淋巴结等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以标记脑和肺组织细胞,光镜下观察.结果 4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明显,即以脑干和颈髓上段为主的多部位脑炎和脊髓炎,表现为神经元变性和坏死、噬神经现象、血管套、脑实质内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弥漫或结节状增生,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脑水肿伴小脑扁桃体疝形成;有脑膜炎和脊膜炎病变;呼吸系统表现为肺淤血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消化系统黏膜上皮未见病变,回肠末端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内淋巴组织增生显著,淋巴滤泡内细胞凋亡严重.另1例中枢神经系统仪见脑水肿伴轻度脑膜炎;呼吸系统见肺泡间隔增宽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部分肺泡上皮增生,广泛肺透明膜形成;消化系统肠黏膜未见明显病变,肠黏膜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增生.5例淋巴造血系统表现为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内淋巴滤泡扩大,但生发中心凋亡明显,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脾脏脾小结内各类细胞减少.5例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学上均无明显病变.结论 感染EV71重症病例的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继发性病变,此类患儿主要因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或肺水肿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个别病例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103.
开胸、全麻家兔在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连续观察4小时不给与任何处理(n=9),组Ⅱ,冠脉结扎1小时后去除结扎线并继续观察3小时(n=10)。冠脉结扎前。后及再灌注后,同步、连续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及心室内压变化速率。观察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肌梗塞范围并取电镜标本。结果表明,冠脉结扎1小时引起上述各项指标显著抑制,与结扎前数值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再灌注后,组Ⅱ动物的心脏功能进一步下降,与组Ⅰ对应数据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该组动物均伴有心肌内出血。比较两组动物的梗塞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再灌注的损害作用可能不仅仅是由于细胞水肿、出血等因素限制了冠脉血流的恢复;另外,毛细血管内及细胞中胞饮空泡的部分恢复可能促进了一些有害的大分子代谢产物的转运。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天坛医院急救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按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的危重症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 女性9例, 年龄(56.9±11.1)岁(范围:29~77岁)。入院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40分(范围:20~60分);浅昏迷3例, 嗜睡3例, 清醒12例;脑中线平均偏移0.7 cm(范围:0~1.8 cm)。患者入院后均按快速活检、快速病理学诊断和快速抢救性化疗的方案进行救治。收集患者救治情况、化疗后临床和影像学缓解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完成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 入院至活检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5 d), 活检至常规病理学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1~4 d), 常规病理学诊断至化疗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4 d)。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其中1例为双打击淋巴瘤。化疗后临床好转17例, 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不全), 抢救成功率为17/18;影像学疗效评估, 肿瘤完全...  相似文献   
105.
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 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67%(119/184);在宫颈鳞癌、CIN组中检出最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尤其在CINⅢ、CINⅡ组中阳性表达率较高;HPV31/33主要在CINI病变中表达;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最高.随着官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p16INK4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但ER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减趋势.p16INK4A、p53、Ki-67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ER与HPV6/11型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HPV16/18型及p16INK4A、p53、Ki-67在官颈鳞癌、CINⅢ、CINⅡ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p16INK4A可以作为诊断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6.
<正> 70年代习惯应用“胸腺淋巴体质”这个名词来诊断那些病理上表现为胸腺肥大、兰尾长,临床表现的突然死亡的病例。近年来似乎这个诊断名词用得很少或不采用了。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来诊断?我们回顾性总结一些病例并复习文献进行简单分析提并出诊断意见。材料分析:材料取自本教研组1946年10月—1988年4月近四十二年的3330例小儿(1岁—14岁)尸体解剖病例,病理诊断为淋巴胸腺体质或胸腺肥大者84例(占2.5%),对其中材料比较完整的57例进行了分析。男性33例(占57.89%).女性24例(占42.11%)。各年龄组的胸腺重量正常值参照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北京儿童医院的数据。胸腺最重者70克。年龄分布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7.
溃消净(Trithiozine)的化学名称4(3、4、5—三甲氧基硫代苯甲酰)吗啉[4(3,4,5—trimethoxythiobenzoyl morpholine]。其化学结构为: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经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系确诊的4例胃原发ALCL,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EBV)编码的小核RNA(EBV-EBER)原位杂交、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58.5岁。大体标本均为胃部巨大溃疡型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体积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并破坏胃壁。肿瘤细胞一致性强表达LCA和CD30,CD3ε阳性率75 %(3/4)。ALK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检测均为阴性(4/4),亦未检测到EBV感染。2例患者接受手术+CHOP方案化疗,1例接受CHOP方案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此3例患者均获得临床完全缓解出院,随访截至2011年11月30日,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进展。另1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于确诊后22个月死亡。结论 胃原发ALCL多为ALK阴性,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与其他部位原发的ALK阴性ALCL基本相同但CD3ε阳性率较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淋巴瘤常见染色体易位在中国北方地区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发生率、意义及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在我国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995年4月至2007年8月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28份,米用IgH、MALT1(18q21)、bcl-6、c-myc、bcl-2、CCND1、bcl-10和FOXP1双色分离重排探针,利用问期FISH的方法,检测淋巴瘤常见染色体易位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标本均杂交成功.28份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标本中,IgH基因位点断裂1份,但其MALT1、bcl-6、c-myc、bel-2、CCND1、bcl-10和FOXP1基因均未见断裂,即未找到与IgH发生相互易位的伙伴基因.其余27份标本IgH、MALT1和bcl-6基因位点均未断裂,表明与MALT淋巴瘤相关的t(11;18)(q21;q21)/API2-MALT1、t(14;18)(q32;q21)/IgH-MALT1、t(1;14)(p22;q32)/bcl-10-IgH、t (3;14)(p14.1;q32)/FOXP1-IgH以及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在本组病例中发生率为0.结论中国北方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罕见MALT淋巴瘤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及其他淋巴瘤常见染色体易位,但可能存在新的涉及IgH基因的染色体易位.间期FISH方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确诊的56例S-ALCL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6例S-ALCL患者中,中位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1.67: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49例,死亡16例(32.65%),均在2年内死亡,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64.28%。56例患者均进行了ALK和bcl-2的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73.21%和17.86%。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是否伴有或结外发病和ALK是否阳性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ALCL以4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发病为主,发病后第1年为死亡高发时段,对化疗敏感患者多数能达到完全缓解并获得长期生存。临床分期、伴有或结外发病、ALK对预测患者长期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