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74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发色底物法定量测定重组u-PA产品的总活性和单链比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建立一种发色底物酶水解方法定量分析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中的总活性及其单链酶原比例.方法用嗜热菌蛋白酶激活u-PA转化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双链尿激酶,再用尿激酶的发色底物S-2444测定u-PA的总活性.在非激活条件下,u-PA产品中的单链酶原不会催化水解S-2444底物,因而可以测定其单链酶原比例.结果优化了嗜热菌蛋白酶激活u-PA的反应条件和尿激酶催化水解S-2444的反应条件.用这种方法测定了用CHO细胞表达的基因重组u-PA产品,单链比例大于98%,比活性约为11×104 U/mg.结论用发色底物法测定重组人u-PA产品中的总活性和单链比例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2.
我院自 1996年~ 2 0 0 0年共收治 6 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39例 ,我们对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 ,根据产生恐惧心理的不同因素 ,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得患者早日康复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 2 7例 ,女 12例。年龄 6 0~ 80岁 ,平均6 9.7岁。住院日数 15~ 90天 ,平均 30天。2 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产生恐惧心理往往不是一种因素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患者都可以产生恐惧心理。住院初期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因年龄大 ,产生恐惧心理较严重 ,其原因是 :1)对疾病的后果心理负担大 ,对…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 以2019年10月—2020年3月所采集的3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不合格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措施.结果 30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159份,占5.3%.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样本溶血、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酸化脂肪酸酯治疗特应性皮炎(AD)样模型小鼠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将6 ~ 8周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 随机分成2组, 空白组(5只)双耳每日涂抹无水乙醇(14.3 μl/耳);模型组(15只)双耳每日涂抹卡泊三醇搽剂14.3 μl/耳及20 g/L卵清蛋白25 μl/耳, 连续10 d, 构建AD样模型小鼠;从第11天开始, 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脂肪酸酯组、酸化脂肪酸酯组, 每组5只, 上午各组均继续涂抹卡泊三醇搽剂和卵清蛋白维持AD样模型, 下午仅脂肪酸酯组及酸化脂肪酸酯组分别外涂脂肪酸酯和酸化脂肪酸酯10 μl/耳。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重、耳厚度、耳部皮损评分及搔抓频次变化。分别于第10、14天取小鼠耳部皮肤拭子标本进行16S rRNA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于第14天对耳部皮肤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处死小鼠, 取耳部组织进行HE染色、肥大细胞染色及实时定量PCR(RT-qPCR)实验, 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IgE检测。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第14天, 小鼠耳部皮损严重程度:AD模型组&g...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结核病T细胞中结核特异性抗原(TBAg)和植物血凝素(PHA)比值(TBAg/PHA)在活动性结核与潜伏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粤北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阳性的患者673例进行研究,其中诊断为活动性结核(ATB)的患者351例,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患者322例,结合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与影像学检查,对比这两组人群中T-SPOT.TB斑点数[1],从而确定TBAg/PHA界值,分析T-SPOT.TB中TBAg/PHA比值在活动性结核和潜伏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潜伏性结核感染TBAg/PHA<0.3为T-SPOT阳性(低值),活动性结核TBAg/PHA>0.3为T-SPOT阳性(高值)。结论 TBAg/PHA最佳的比值界值0.3可有效区分ATB与LTBI,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phosphatase2A,PP2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带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启动子的eGFP-wtPP2A慢病毒,特异性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P2A。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慢病毒空载体组(Con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空载体组(APP/PS1组)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慢病毒感染组(PP2A组),各组小鼠经侧脑室注射慢病毒4周后,采用脑片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的水平,通过Golgi染色观察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变化,电镜检测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density,PSD)的厚度,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感染慢病毒后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水平,增加树突棘密度、有突触功能的蘑菇状树突棘比例和PSD厚度,缩短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结论: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样Aβ聚集的病理改变,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获得高效表达hDll1ext-Fc融合蛋白的细胞系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方法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并将hDll1ext基因片段经PCR扩增,酶切后连接至pIRES2-EGFP-Fc中,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至CHO-S细胞,筛选高表达细胞系,利用rProtein A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检测Notch下游信号分子Hes1的表达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蛋白活性。结果构建了pIRES2-EGFP-hDll1ext-Fc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了高效表达hDll1ext-Fc的CHO-S细胞系,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配合生物活性检测实验显示,可溶性的hDll1ext-Fc能够激活Hes1报告基因,并且能上调Notch下游分子Hes1的表达,证明其能够激活Notch信号通路。结论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了hDll1ext-Fc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Delta-like-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血浆β-内啡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刺络拔罐治疗,联合组行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浆β-内啡肽(β-EP)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活动受限、遇寒加重、四肢冰凉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右侧屈曲、左侧屈曲活动范围均增加(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MMP-3水平均下降(P<0.05),β-EP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皮疹,联合组出现2例局部红肿,1例皮疹,均在2~3 d后自然恢复.结论:温阳通络针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改善LDH患者的腰椎活动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