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发性桥脑出血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桥脑出血 (PPH)的CT分型、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Chung’s分型方法 ,将 2 8例PPH分型归类。结果 2 8例PPH病人中 ,大量出血型 9例 ,死亡 8例 ;基底被盖型 8例 ,死亡 7例 ;双侧被盖型 11例 ,死亡4例 ;无 1例单侧被盖型 ;总死亡率 67.86%。其中大量出血型和基底被盖型与双侧被盖型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PPH表现为大量出血型或基底被盖型或血肿量 >4ml时 ,死亡率增高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区域的结构,修复体嵌合满意,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树鼩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TLR)家族中的TLR2和TLR4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对Kupffer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树鼩分为确定慢性感染HBV的树鼩、疑似慢性感染HBV的树鼩和未接种HBV的正常对照树鼩。全部动物定期抽血和进行肝活检手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DNA水平;对手术切取的树鼩肝组织进行Kupffer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采用qRT-PCR检测TLR2、TLR4以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迁移实验及溶酶体荧光探针等方法分析TLR2和TLR4对Kupffer细胞迁移能力及溶酶体数量的影响。结果确定慢性感染HBV的树鼩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疑似慢性感染HBV的树鼩和未接种HBV的正常对照树鼩(P0.05),表达水平均与动物肝组织的HBV DNA拷贝数呈负相关(P0.05),与Kupffer细胞的细胞迁移数、溶酶体密度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Kupffer细胞中的TLR2和TLR4可能通过影响Kupffer细胞功能而参与树鼩HBV感染后肝脏病变的慢性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头孢噻肟治疗耐药伤寒22例,其中16株伤寒杆菌药敏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0%~100%,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100%。结果全组总有效率达86%,无效14%。有效组平均疗程14天,治疗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认为头孢噻肟仍可作为治疗耐药伤寒的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肝癌细胞系中CD90(Thy-1)阳性表达的细胞,初步探讨CD90^+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术筛选5种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Bel-7404、Bel-7403及SK-Hep-1)中CD90(Thy-1)阳性表达的细胞,以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增殖能力,CCK-8法观察CD90^+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顺铂对CD90^+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肝癌细胞株Sk-Hep-1中有66.02%的细胞CD90呈阳性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CD90^+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8.60±2.95)%,显著高于CD90^-细胞及未分选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培养4d后CD90^+细胞的增殖较CD90^-及未分选细胞明显加快;CD90^+细胞在相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下其抑制率较CD90^-细胞和未分选细胞明显降低,三者的抑制率分别为14.8%、29.7%和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细胞中的CD90^+细胞是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CD90可能是肝癌干细胞候选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4g讨MCM7基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50只)和对照组(20只),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纽则给予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33和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CM7rn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44.1%(15/a4),对照组为0(0/16),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093,P〈0.001。随着大鼠肝癌的形成,MCM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AFB1组第53和73周显著高于第13和33周,F值分别为55.632和207.253,P值均〈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低且变化不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B1组第5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7%且以弱阳性为主,第7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且多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比其他时间点的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MCM7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的形成逐渐上升,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最高,MCM7有可能是参与肝癌形成的关键基因,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病变表现。方法将286例肝病病人分为肝硬化组(186例)和慢性肝炎组(68例)、急性肝炎组(32例),分别观察胃镜下胃粘膜改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道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HP阳性等均为病毒性肝炎的常见上消化道表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多发生在胃底、胃体;溃疡多发生于胃窦及球部。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粘膜糜烂的范围和程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相关。结论病毒性肝炎上消化道病变表现复杂多样,可独立存在,亦可二种以上形式并存。它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树鼩乳汁的基本成份,并和其它乳制品成份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只分娩后(1~21)d期间的哺乳期母树鼩,用人工被动母乳喂养方法让仔树鼩自由吮吸母乳,立即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注射器直接采取仔树鼩胃内的乳汁,1次/2 d,连续3~5次,每只母树鼩采取18 mL乳汁,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进行成分检测。结果树鼩乳汁总固形物为43.63%、脂肪为26.01%、蛋白质为10.41%、乳糖为0.45%、灰分为0.99%。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牛乳的3.36、1.24、2.74、6.67、0.09倍;树鼩乳的总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分别为婴幼儿配方乳的1.44、0.20、0.58、1.53、0.06倍;与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矿物质成分含量相比,树鼩乳的矿物质成分钙、磷、钾、钠、镁、铁、锌含量均大于牛乳,分别为1.83、2.73、1.25、1.93、1.28、1.48倍,而均小于婴幼儿配方乳,分别为0.66、0.85、0.34、0.26、0.85、0.24、0.49倍。结论树鼩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呈现高脂高蛋白低糖的类型,可为树鼩人工育幼和饲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