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49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对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成人在吞咽活动时相应的脑功能区域激活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过程中相关的脑功能区域调控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住院的伴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和正常成人100例,对其进行BOLD-fMRI扫描,记录两者在吞咽活动时相关脑功能区域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并对比两者间的差异。结果:共收集病例组150例,其中右侧脑梗死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22±7.33)岁;左侧脑梗死组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8.07±6.84)岁;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53.56±11.41)岁。对照组吞咽活动时激活的相关脑功能区域特点显示:两侧初级运动皮层中枢(BA4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BA6/8区)、缘上回(BA40区)、岛叶(B...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 10μmol/L 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 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α 、RARβ、RARγ和RX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维A酸受体RAR激活通路的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6A1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 (TIG1)的mRNA表达变化.BALB/c小鼠剃毛后外涂ECPIRM凝胶,以等摩尔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乳膏为对照,观察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ATRA作用后,RARα、RARβ、RARγ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25.49倍和3.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CPIRM作用后并不增加核受体RARα、RARβ、RARγ及RXRα的蛋白表达;RARα、RARβ、RARγ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靶基因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外用全反式维A酸乳膏后2d出现明显的红斑、脱屑反应,用药5d达高峰.而连续外用0.075%ECPIRM凝胶21d,小鼠一直未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结论 ECPIRM不激活经典的维A酸受体通路,未出现ATRA样皮肤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44.
维A酸类药物通过与维A酸受体结合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作用.维A酸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抗炎过程.维A酸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扁平苔藓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5.
4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性骨病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进程中造成患者关节功能丧失、心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等诸多临床问题的主要原因,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RA性骨病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或者下调其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实现孟鲁司特原形药物与其顺式异构体的快速分离,并测定人血浆中孟鲁司特原形药物的浓度。方法采用菲罗门Luna Phenyl-Hexyl(5μm,4.6×250m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甲酸(58∶20∶22∶0.2);流速为1.4mL/min-1;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为孟鲁司特m/z 585.9[M+H]+→421.9[M+H]+,那格列奈(内标)m/z 318.1[M+H]+→166.0[M+H]+。结果孟鲁司特的最低定量限为1.846ng/mL,线性范围为1.846~1107.6ng/m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以用来进行孟鲁司特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端粒酶活性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ELISA法检测36例膀胱癌、18例肾癌肿瘤组织及54例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5.2%(46/54),其中膀胱癌88.9%(32/36),肾癌77.8%(14/18)。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0/54),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肿瘤复发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9.
我们采用股内侧游离皮片植皮修复1例因阴茎根部钢环嵌顿造成阴茎皮肤大面积坏死缺损;疗效满意,现予介绍.患者15岁.阴茎根部钢环嵌顿10天,伴疼痛、排尿困难就诊.检查:阴茎极度肿胀,皮肤变黑,根部钢环已陷入皮内.当即用16号针头穿刺阴茎海绵体放血减轻肿胀.然后用台钳夹碎钢环,解除嵌顿.为 相似文献
50.
非布司他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尿药排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尿样中非布司他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法,并研究健康中国受试者口服非布司他片后非布司他的尿药排泄特征。方法 尿液样品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进行LC-MS分析。色谱柱为Hedera ODS-2,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的醋酸铵水溶液(含0.05%甲酸)(70∶30)。12 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非布司他片80 mg(规格:80 mg)后,测定尿药浓度,计算尿药排泄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名健康受试者口服80 mg非布司他后,48 h内的尿药累积排泄量为(2.684±0.838) mg,累积排泄率为(3.4±1.0)%。男性与女性受试者间的累积排泄量和最大排泄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布司他在健康中国受试者体内的尿药排泄参数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且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