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稳定性效果。方法选取人新鲜尸体胸腰段标本制作L_2椎体爆裂骨折的模型,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稳定性效果。结果动力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骨折状态相比,屈伸及侧屈方向的ROM均显著减小;旋转方向的ROM虽也显著减小,但明显大于完整状态。结论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够维持胸腰段爆裂骨折在屈伸及侧屈方向的稳定性,但在旋转方向上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和推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内紊乱的27例患者分为两者,一组行椎板开窗间盘切除椎体间Cage内植骨术(Cage组),另一组行椎板开窗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PSF组),术后随访2~3年,观察患者腰痛改善和腰椎融合情况。结果:腰痛改善率:术后第1年Cage组为89%,PSF组为91%,术后第2年Cage组为93%,PSF组为94%,腰椎融合率:术后第1年Cage组为92%、PSF组为93%,随访期内两组各有1例未融合。结论: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Cage内植骨或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3.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略阐述了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和讨论了该手术方法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不足,介绍了最近有关的技术调整和思想改进,预见了该术式乐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54.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6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1例,6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6例,女33例;年龄60~83岁,平均68.3岁。62例(171例次)合并有其他疾病。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统计误诊、误治的发生情况。在治疗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进行对比分析,对伴有脊髓神经损害患者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核临床治愈判定采用脊柱结核治愈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VAS评分平均为(8.2±1.4)分,严重疼痛者(VAS评分7分以上)42例(60.9%)。72.5%的患者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68.1%的患者有脊髓神经损害表现,43.5%的患者无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78.3%,54/69),双椎体结核最常见(59.4%,41/69)。均有轻、中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为20.4°±4.3°。误诊率为30.4%(21/69),误治率为13.0%(9/69)。获得平均27个月随访,结核临床治愈67例,2例窦道形成,迁延未愈。融合节段(4.1±0.6)个,骨融合时间(5.9±1.7)个月。术后后凸畸形矫正9.5°±3.6°,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7.2°±2.3°。5例伴有脊髓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了1级。术后肺部感染5例(其中死亡1例),心功能不全5例,脑梗死2例,内固定松动2例,窦道形成5例,药物性肝损害5例,药物性皮疹6例,术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例。结论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起病隐匿,多合并其他疾病,易导致误诊、误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及微创的原则,术中固定节段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5.
伴随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呈发病率高、绝对病例数大的特点,部分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上海61~70岁和71~80岁两个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分别为53.8%,73.1%和54.8%,67.5%。然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却易被忽视,由于骨质疏松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大,在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同时应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术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以总结出合理的诊疗方法。 结果 11例患者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1~3次,每次引流7~10 d。10例患者保留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连接棒,仅取出横连。1例患者术中发现内固定已松动,取出所有内固定。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 结论 VSD技术可以充分引流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深部感染伤口的脓液并消灭其死腔;同时增加了取出横连保留其他内固定的安全性,有利于切口早日愈合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09年4月,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视椎间盘退变程度而定)联合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9例。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节段ROM明显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ROM略有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的融合率为91.6%。结论使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它能够在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有利于缓解椎间盘退变,可能避免刚性内固定引起的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8.
耐药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耐药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0例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24例,年龄5~79岁,平均47.3岁.其中34例患者有神经受损症状,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3例,D级14例.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采用经脊柱前路、肋横突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并在药敏试验结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观察患者复发、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平均3.1年.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神经功能受损的34例,术后改善或完全恢复.X线或CT检查提示57例患者植骨融合.结论:对耐药脊柱结核,药敏试验结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个体化术式选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9.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ESR及CRP多样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多样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脊柱结核选自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短程化疗加手术治疗患者,男41例,女26例;年龄23~61岁。结核病灶位于颈椎7例,胸椎31例,腰骶椎29例。化疗方案为3HRZ/5~7HRE,手术方法为Ⅰ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和坚强内固定。动态观察ESR和CRP变化、结核症状改善和病灶愈合进程。结果:入选病例结核病灶处于活跃期,ESR平均值(79.4±35.6)mm/h,CRP平均值(44.3±17.5)mg/L。术前化疗4~6周结核症状改善明显,ESR平均值降至(45.3±21.0)mm/h,CRP平均值降至(26.7±11.8)mg/L,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周ESR平均值升至(83.2±37.4)mm/h,CRP平均值回升至(53.0±18.6)mg/L。术后第4周ESR平均值降至(42.8±16.5)mm/h,CRP平均值降至(23.8±10.0)mg/L。术后第8周所有患者结核症状缓解,其中47例ESR和CRP恢复正常,其余20例ESR和CRP在术后第12周恢复正常。短程化疗期满时有65例结核病灶治愈,2例因肝损害停用抗结核药而导致病灶重新活跃,ESR和CRP明显异常。结论:脊柱结核围手术期ESR和CRP呈多样性改变,是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和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灶特点接受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参照既往抗结核化疗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耐药表型,回顾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变化及实验室指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疾病转归。 结果 复治结核既往化疗平均持续(19.3±15.8)个月(7~49个月)。19例接受了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内固定失效,有4例术后局部复发;2例接受的是CT引导下置管灌洗术。术后个体化化疗平均持续1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9例伴后凸畸形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矫正,但其中1例伴后凸畸形者因术后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明显丢失。18例最终临床治愈,3例仍在接受化疗。 结论 基于药敏试验的化疗联合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尽早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解决严重并发症,并避免耐多药菌株的播散及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