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目的]探讨产褥期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本院乳腺病防治中心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诊治的产褥期乳头血性溢液产妇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溢液细胞学涂片病理学检查,随访至今.[结果]1例失访产妇左侧可见少许成团的导管上皮细胞,不能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均未见导管上皮细胞,未进行治疗,继续行母乳喂养,血性溢液持续时间为2~4 d后,哺乳期间及停止哺乳后均未再次出现乳头血性溢液.[结论]产褥期乳头血性的产妇,首选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若结果阴性,可以母乳喂养,若有异常需进一步行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帮助诊治.  相似文献   
52.
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采用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大良性纤维腺瘤,达到既切除病灶又能起到美容目的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2月选择46例乳房多发良性纤维腺瘤和2例巨纤维腺瘤(〉7cm),根据多数肿瘤或巨大肿瘤存在的部位,选择不同象限的乳晕边缘切口,切口长度不超过乳晕周长的1/2。对于多发乳房良性肿瘤,在皮下脂肪和腺体之间潜行游离到肿瘤表面,放射状切开肿瘤表面的腺体,将肿瘤完整切除;对于巨大良性肿瘤,同法切开腺体至肿瘤表面,将肿瘤分块全部切除。结果46例多发乳房纤维腺瘤共计切除肿瘤165个,其中1例双侧乳房肿瘤数量达19个,均完整切除;乳房巨纤维腺瘤2例,肿瘤最大直径8cm,也将肿瘤完整切除。乳晕边缘切口长度〈3.5cm,术后均未发生乳头坏死。48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4.4月,11例切口瘢痕不明显,26例注意观察才能发现切口瘢痕,9例比较容易看到切口瘢痕,2例因瘢痕体质切口瘢痕明显。结论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乳腺门诊2D03年6月~2005年6月完成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手术共482例。其中,术后未用抗生素479例,使用抗生素3例,无1例切口感染。现分析报告如下,探讨乳腺小手术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泌乳腺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7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泌乳腺瘤患者5例及于 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的1988年7月20日至2012年6月21日报道的6例泌乳腺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本院收治的5例患者中,1例于孕龄为17孕周发现乳腺肿块,孕龄为25孕周时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泌乳腺瘤;2例患者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乳漏窦道,再次行肿物切除+窦道切除术,术后愈合良好;1例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4次乳房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感染控制后行乳房肿物切除术;1例行乳腺脓肿清创引流术时发现乳房内肿物予以切除。随访至今无一例患者复发。国外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妊娠期发病并接受手术治疗,国内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产后接受手术治疗。5例泌乳腺瘤患者行肿物切除术,1例泌乳腺瘤合并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泌乳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围生期的良性肿瘤,过度按摩等干预易导致其感染。感染化脓后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冲洗或切开引流治疗后,行肿物切除术根治。  相似文献   
55.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治疗历来是临床一大难题,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往往形成瘘管或窦道,经久不愈。本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间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了22例脓肿及窦道、瘘管型PCM,患者均获痊愈,随访12.0~18.0个月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12月收治的155例发病1~2天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9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中药(夏枯草口服液内服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西药组106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连续治疗2~3天。结果:中药组有效率87.8%,西药组有效率93.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数降到了(6.7±1.5)×109/L,西药组为(6.4±0.6)×109/L,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使用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可以得到与抗生素相近的疗效,是良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7.
22例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汁淤积及乳腺炎患者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诊断为单侧乳汁淤积患者(n=7)和单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n=15),共计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双侧乳汁行普通细菌培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2例患者的乳汁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乳汁淤积患者为1例,乳腺炎患者为3例)患、健侧乳汁中,均未培养出细菌;其余18例(乳汁淤积患者6例,乳腺炎患者12例)的乳汁培养出细菌,其中,16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2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不一致。结论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中可培养出细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母乳喂养时,应尽量避免乳汁淤积,预防乳腺炎,同时若新生儿有感染征象,需对其母亲乳汁行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58.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而在医疗领域应当呼吁全社会尊重医患双方权利,督促医患双方切实履行法定的义务,以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9.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乳房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本文将2009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99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物理治疗组、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组,观察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概述了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具有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天然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蒽醌类、苯乙烯类、芪类、甾醇类、生物碱、苯醌及倍半萜醌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