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0^-7、10^-6、10^-5、10^-4 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于不同作用时间(24~168 h) 处理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5-aza-CdR作用下Eca109细胞株的生存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细胞株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24~96 h)的细胞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96 h时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形态学观察显示:癌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凝聚成块.结论:5-aza-CdR有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作用,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并且干预后癌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72.
人参皂苷Rg3联合化疗抑制大肠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密切关系,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癌新药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人参皂苷Rg3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用于临床的中药单体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本研究拟通过实验研究中药靶向药物人参皂苷Rg3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对抑制大肠癌生长和转移能否起到协同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中药抗肿瘤及中医药和化疗协同治疗肿瘤提供客观依据,促进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现将其研究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3.
目的探讨睡眠惯性期间情绪主观评价及随时间变化情况.方法 30 h睡眠剥夺后,小睡组从14:00唤醒即刻开始测试,随后每30 min测试1次,共5个时间点;非小睡组也在相同的时间点测试.采用情绪评价量表(POMS)和视觉类别问卷(VAS)评价.结果在睡眠惯性期间,POMS与基线值比较,V、F各时间点得分以及D的前两个时间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 P <0.05).VAS在"警觉性"、"精力充沛的"、"思睡的"项目评分中,两组测试得分几乎与基线值差异均有显著性.对小睡组和无小睡组不同指标各时间点测值进行重复测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POMS中A(E5.55=0.557),VAS中"易怒的"(E5.50=2.008),多话的(E5.50=2.027),其余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0 h睡眠剥夺后,1 h小睡后的主观自评得分变化趋势和情绪正性自评好于无小睡组.  相似文献   
574.
女子曾来月经,而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笔者近年来采用以腹部穴为主穴的针灸治疗继发性闭经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年龄在21岁~40岁,平均年龄为25岁,已婚30例,未婚22例,全部经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继发性闭经6个月以上者29例,1年以上者18例,2年以上者5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主穴: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关元、水分、支沟、足三里.配穴:气血虚弱,温针灸足三里、关元;气滞血瘀,配合谷、太冲、血海;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寒邪凝滞,配阴陵泉、温针灸关元.  相似文献   
575.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 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细胞MB49的结合,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SA-IL-7融合蛋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应用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模型评价膀胱内灌注SA-IL-7的治疗效果,观察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CD8+T细胞。结果:成功制备的SA-IL-7融合蛋白可锚定于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表面,结合率达(96.6±1.3)%;同时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SA-IL-7融合蛋白能够锚定于小鼠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表面7 d以上,而未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在始终未检测到IL-7的存在。在小鼠表浅型膀胱癌模型中,MB49细胞接种后的第80天,IL-7灌注治疗组90%小鼠死亡,而SA-IL-7组60%小鼠存活且未出现肿瘤(P<0.05);且SA-IL-7灌注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1)。SA-IL-7治愈的15只表浅型膀胱癌模型小鼠中,11只能够抵抗膀胱内MB49细胞的第二次接种,而对照组15只小鼠仅1只幸存(P<0.01)。结论:SA-IL-7融合蛋白膀胱内灌注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76.
577.
对我院2002-03以来应用长春瑞滨-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既往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78.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 62例病人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到31~35℃左右,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人,随访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9.
目的:探讨16 Hz,150 dB次声作用1、3、5 d对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置于高强度次声仓内,进行16 Hz,150 dB强度的次声照射,每天2 h。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次声组(分别为次声1 d组、3 d组和5 d组)。次声照射结束后,立即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次声5 d组的大鼠海马caspase-1的表达增多、caspase-3的表达减少、活化形式的caspase-3表达增多(P0.05);次声5 d组大鼠海马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均比次声1 d组和次声3 d组要高(P0.05)。结论:16 Hz,150 dB的次声随着对大鼠作用的时间延长,其海马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逐渐增多,引起海马组织的焦亡和凋亡也增多。  相似文献   
580.
马磊  刘广余  张丹丹 《山东医药》2012,52(46):75-76
目的观察肛肠术后患者3%地卡因蜂蜜肛管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对127例肛肠术后患者采用3%地卡因蜂蜜肛管创面湿敷换药(观察组),并与传统直接换药的126例同类患者(传统组)进行疼痛程度、换药效果比较。结果根据VAS,0~3级疼痛者观察组116例(91.34%),传统组50例(39.68%);根据语言描述评分法(VRS),0~Ⅰ度者观察组119例(93.00%),传统组52例(41.26%);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创面愈合12~21 d,平均16.5 d;传统组分别为16~36 d和26.0 d;两组比较,P<0.05。结论肛肠术后患者采用3%地卡因蜂蜜肛管创面换药具有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