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4例行LA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回盲部能否充分显露及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分为Ⅰ型(Ⅰa型、Ⅰb型、Ⅰc型)、Ⅱ型,其处理方式为:用可吸收结扎夹对系膜缘侧双重夹闭阑尾根部、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周围5 mm盲肠壁、距阑尾根部10 mm处用腔内切割吻合器闭合并切割阑尾周围盲肠壁组织及中转开腹。结果:1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包括Ⅰa型73例、Ⅰb型30例、Ⅰc型18例(早期3例中转开腹,后期15例行LA)、Ⅱ型3例。术后病理均证实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放置腹腔乳胶引流管的患者,术后48~72 h行腹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拔除。随访3~48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阑尾残端漏发生。结论: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是可行的,必须依据临床分型进行根部处理,腔内切割吻合器处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16例行常规腔镜甲状腺手术(A组);9例应用强化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B组)。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均未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B组较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减少,与患者沟通更容易,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患者满意度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的美容优势均较明显,将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前手术预演、精准诊疗及与患者沟通等方面,可减少手术及与患者沟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背景 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8+ 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胃癌组织CD8+ TILs密度。分析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CD8+ TIL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8+ TILs密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胃癌组织平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癌巢内平均CD8+ TILs数量为36个,最终归为低水平组73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和高水平组52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低密度组55例(CD8+ TILs数量<36个)和高密度组70例(CD8+ TILs≥36个)。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8+ TILs密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12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88例;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D-L1 mRNA〔HR=3.021,95%CI(1.632,5.045)〕、低密度CD8+ TILs〔HR=2.158,95%CI(1.854,4.632)〕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水平PD-L1 mRNA、低密度CD8+ TILs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32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值,观察二者数值变化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5);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的升高大致与临床Ⅰ-Ⅳ期的升高呈正相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因素之间的瘤组织的MVD值与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D34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从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Ⅳ龄幼虫扩增并分析CYP4E2r6基因,为蚊虫抗药性的研究、检测和防治筛选靶标。方法 根据已扩增的CYP4E2r6基因片段(长470bp,GenBank登录号为CB074945)的序列设计2条特异引物,从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Ⅳ龄幼虫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用5’-RACE和3'-RACE方法,各获得722bp、617bp片段。进行序列拼接并对所得新基因进行登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了1条3’端含polyA尾,长1025bp的CYP4E2r6基因大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AY309972),编码289个氨基酸,与果蝇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5%。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单位为32.9ku,等电点为5.8。结论 获得了CYP4E2r6基因大片段,为进一步获取全长基因并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当前我国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存在趋利性和粗放性,不适应外部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需求。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是优化运行机制的基础,针对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资源的特点,从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资源管理和对资源科学利用方式探索等方面对优化大型公立医院内部资源配置的相关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5月25日 回到医疗点上,输液的人已经坐满了帐篷,独不见黄队长的影子,感觉医疗点上很安静,李姐在收拾着地上的杂物,两个老大夫在忙着量血压,不过我发现那只血压表的指针早已经偏离了0点很远,失去了意义,有很多病人都是来看皮肤病的,包括一些军人,他们多数是因为脚烂,脱下鞋来脚趾缝被泡成白色的表皮绽着血口,我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所描述的军人“战壕足”,  相似文献   
29.
2007年1月~2009年7月,我们为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5例患者术前检查均为明确的胆总管结石,无胆道狭窄、肿瘤的存在,不合并二级胆管以上肝内胆管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1.5 h,术后患者切口感染2例,胆瘘3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  相似文献   
30.
助跑单脚起跳属于速度-力量型运动,速度素质和爆发性用力的能力对跳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助跑单脚起跳技术包括:起跳脚着地支撑、缓冲阶段,再到蹬伸离地.而髋关节的最大力量决定着着地支撑技术的稳定性,决定了起跳效果的好坏,同时此部位也较容易发生损伤,所以本实验以篮球运动的三步上篮最后一步的单脚起跳为例,通过等速肌力测试着重对起跳腿髋关节肌群作评定,从而进一步探讨经常助跑单脚起跳篮球运动员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的机理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