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综合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化疗与单纯CHOP方案化疗对低中度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国际Cochranc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关于低中度恶性B细胞NHL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与单纯CHOP方案化疗疗效比较的随机试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检索到7个试验包括1569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异质性(χ2=5.31,P=0.50),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R-CHOP方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CHOP化疗组(OR=2.22,95 % CI 1.72~2.85,P<0.000 01);其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HOP方案化疗对低中度恶性B细胞NHL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纯CHOP方案化疗无显著区别,应推荐作为低中度恶性B细胞NHL治疗的首选方案,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Bor单用或联合DNR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Bor、DNR及两药联合组和对照组作用于HL-60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nmol/LBor作用24h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随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10nmol/LBor与1.0μmol/LDNR联合作用72h细胞凋亡率最高,与同剂量两药单独作用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Bor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or联合DNR对HL-60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骨髓腔给药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给药,观察组采用骨髓腔给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7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骨髓腔给药靶向治疗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MAC方案作预处理ASCT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简称ASCT)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大剂量马法兰联合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作预处理,大剂量阿糖胞苷结合G-CSF作动员剂。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危险期。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口腔溃疡等。生存期分别为24月和12月,移植后缓解时间分别为16月和5月。结论:ASCT采用MAC方案作预处理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不良反应是可耐受的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17岁.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皮肤淤点、淤斑,伴轻微咳嗽,未在意,于9月26日出现鼻出血、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伴经期延长,遂于2006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56.
近 10余年来国外多移植中心的资料显示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患者复发率高于发生者 ,去T细胞的移植复发率高于非去T细胞移植者。尤其是接受allo BMT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复发后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大约 70 %的患者可以达到第二次完全缓解 (CR2 ) ,甚至长期生存。我们自 1997年开始用DLI治疗不同情况的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 (MM)取得较好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 :13例中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年龄 31岁。CML 7例 ,其中慢性期 (CM…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17岁。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皮肤淤点、淤斑,伴轻微咳嗽,未在意,于9月26日出现鼻出血、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伴经期延长,遂于2006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散在瘀点、瘀斑,胸骨压痛阳性,双颈部淋巴结肿大,肝未触及,脾大肋缘下3cm;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7(IL-7)受体α(IL-7Rα)干预小鼠aGVH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BALB/C(H-2d)雌性小鼠为受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组、照射移植组、IL-7Rα干预组3组,每组10只,均接受9 Gy 60Co进行全身照射,取C57BL/6(H-2b)供鼠骨髓细胞1×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经尾静脉输注给受鼠,观察受鼠的体征、造血功能恢复及生存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嵌合体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 单纯照射组小鼠照射后逐渐死亡;照射移植组和IL-7Rα干预组小鼠移植后出现了典型的aGVHD症状,IL-7Rα干预组体征较照射移植组轻,生存时间较长,IL-7Rα干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4、+21、+28天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与照射移植组比较[(4.53±0.21)×109/L、(3.63±0.06)×109/L、(4.31±0.04)×109/L与(1.81±0.05)×109/L、(1.32±0.04)×109/L、(1.76±0.0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7、0.108、0.359,均P<0.05);肝、脾、皮肤组织的病理学结果显示,IL-7Rα干预组较照射移植组轻;嵌合体植入成功;移植后+7天血浆IL-7水平显著增高,随时间变化IL-7Rα干预组+14、 +21天 IL-7浓度与照射移植组比较[(194.32±1.02)、(131.63±1.54)pg/ml 与(330.24±8.08)、(184.09±2.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0、1.285,均P<0.05)。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aGVHD小鼠模型;在aGVHD发生早期血浆IL-7水平显著增高;外源性IL-7Rα可降低血浆IL-7水平,从而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及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50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TPO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RP百分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常规细胞染色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检测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0.65±18.34)×10^9/L和(222.60±45.32)×10^0/L,RP百分率分别为(28.11±14.08)%和(8.19±2.46)%,巨核细胞数分别为(132.58±73.95)个/4cm2和(20.10±7.64)个/4m2,2组间血小板计数、RP百分率、巨核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O浓度分别为(76.65±32.50)ng/L和(75.36±26.32)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浓度和RP百分率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同时ITP患者TPO浓度的检测对于针对性应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TPO模拟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联合化疗治疗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方法 0.1 % As2O3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连续28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 14例中完全缓解12例,完全缓解率85.7 %。结论 As2O3是治疗复发性APL的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