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65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49篇 |
基础医学 | 300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817篇 |
内科学 | 595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261篇 |
特种医学 | 3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625篇 |
综合类 | 2305篇 |
预防医学 | 1244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71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839篇 |
肿瘤学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298篇 |
2013年 | 260篇 |
2012年 | 296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20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401篇 |
2005年 | 429篇 |
2004年 | 410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248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289篇 |
1998年 | 276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70篇 |
1995年 | 250篇 |
1994年 | 216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3篇 |
1966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以死亡患者(23例)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情况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结果(1)糖尿病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病因。(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尤其是有3种及3种以上合并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BUN和Scr、P^(3-)、Ca*P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TC、TG、透析3个月时BUN和S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透析龄、Hb、HCT、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中医益肾健脾活血汤应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临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为对象,根据所选治疗方式分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双嘧达莫、ACEI、激素及其他西药等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中医治疗组选择益肾健脾活血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比较幅度不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所有生化指标均比治疗前有一定改善,但中医治疗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6.09%,中医治疗组是93.48%,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治疗选择中医益肾健脾活血汤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骨科临床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骨科实习的6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对照组按照大纲要求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的微信资源制作、推送、交流学习。出科时两组学生均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以及问卷调查;运用SAS 9.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CMH-卡方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7.52±5.45) vs. (82.61±7.70)]、操作考试成绩[(94.36±2.60) vs. (92.26±3.01)]、综合素质评分[(95.94±1.61) vs. (93.42±2.81)]、对教师教学的评分[(94.58±2.06) vs. (92.55±1.69)]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自身学习动力(P=0.035)、文献学习情况(P=0.013)、课程安排(P=0.007)、教师教学满意度(P=0.029)、对专业的认可度(P=0.040)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骨科临床实践教学有效可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ACI)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复方丹参片口服。检测两组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NIHSS及BI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s-CRP、LP、PAF及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明显降低(均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CRP、LP、PAF及LP-PLA2水平均较低(均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及NIHSS评分均较低(均P<0.05),但BI评分较高(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舒血宁联合复方丹参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且能降低hs-CRP及LP水平。 相似文献
97.
种法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妇产科急腹症患者100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并对患者开展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手术结果。最后,根据超声结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患者超声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相同,仅有2名患者出现不符合现象。因此,超声检查应用于妇科急腹症检查中,具有积极影响。结论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应大力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检测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并探究其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ACC1水平,并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应用ROC法分析各指标临床诊断价值,预后价值应用Kaplan-Meier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MACC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ACC1水平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C1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A19-9、CA15-3、CA125、CEA,MACC1取切点为0.19 ng/mL,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9.40%、83.30%;所有患者中有60例得到有效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91.67%;MACC1水平≤0.19 ng/mL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MACC1水平0.19 ng/m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ACC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但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可作为独立诊断疾病与评估预后的新型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9.
一种肠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法的建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2):232-236
目的 肠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在肠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EGC的功能,排除在体及组织水平中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获得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EGC分离培养方法非常必要。方法 取小鼠结肠纵行肌-肌间神经丛组织,经消化分离肠胶质细胞,采用含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交替培养法去除成纤维细胞后常规传代;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原代EGC纯度;运用胞内钙成像技术实时观察EGC内Ca2+浓度([Ca2+]i)变化以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每次实验获得的EGC至传代前细胞量可达约6.8×105;无血清培养后成纤维细胞污染显著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的EGC占细胞总数的98.44%±1.07%,钙结合蛋白S100β阳性EGC占93.61%±3.16%,GFAP与S100β双阳性EGC占93.09%±2.99%;96.00%±4.00%的细胞在ATP诱导下发生胞内钙瞬变。结论 结合无血清培养可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得到纯度较高、活性较好的肌间神经丛EGC。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左、右半结肠癌分子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代测序检测的结直肠癌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的二代测序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KRAS、TP53、APC、SMAD4、PIK3CA、FBXW7在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结果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多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IK3CA、FBXW7在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突变率高于左半(均P<0.05),KRAS、TP53、APC、SMAD4在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突变率高于右半(均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较多,PIK3CA、FBXW7、KRAS、TP53、APC、SMAD4在左、右半结肠癌的基因突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