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于3D Slicer软件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30例,采用传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62例。运用SPSS 26.0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两组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的输尿管软镜碎石组(三维可视化组)和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传统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三维可视化组的手术时间用时较短(P=0.04),术后4周的结石清除率,三维可视化组高于传统组(P=0.03)。结论:应用3D Slicer软件重建的肾和结石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准确显示集合系统形态和结石的具体位置,通过术者术中认知融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出血性转化(HT) 、 五聚素 3(PTX3)
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11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8 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HT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 ADL评分,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 PTX-3、Lp-PLA2 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H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50.00% 和74.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为 24.14% 和 1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治疗后两组 PTX-3、 Lp-PLA2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0.34% 和 12.0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出血性转化, 降低血清 Lp-PLA2、 PTX3 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采用最大耐受量法;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等4项致突变生物学实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15.0 g/kg,小鼠急性经口毒性>20.0 g/kg;在受试剂量水平下,4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室中采用SPF级动物,遵照国际公认动物伦理和技术规范进行实验,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为无毒物,且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69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家系中,采用MassARRAY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位于ZNF804A基因外显子4的7个SNPs以及2个侧翼的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1)存在4个罕见(少数等位基因频率<1%)的SNPs(rs79776875、rs78816540、rs79082132和rs62198467),因其不符合分析要求,予以排除.(2)对其余5个SNPs( rs4667000、rs61739290、rs61739288、rs1366842、rs3731834)的分析表明,遗传标记rs3731834的传递不平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对5个SNPs构建的单倍型分析显示其传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P<0.05).结论 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的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低下,可疑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出生后经磁共振成像或引产后解剖病理证实为脊髓发育异常的14例胎儿作为异常组。使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和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定位两组的脊髓圆锥和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置;测量胎儿的脊髓圆锥-第一骶椎距离(CM-S1)、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Pearson法分析孕周与胎儿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孕中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对应椎体位于L3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 <0.05),孕中期胎儿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于L1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 <0.05);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S1距离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均高于相应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测定泌淋清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理论板数按标准规定应不低于2 000,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含量为0.08~0.40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SD=1.20%(n=5).结论:PLC快速、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riton X-100对脂质体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大鼠BMSCs的作用。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1只,雄性,体质量120 g。取Wistar大鼠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取第3代BMSCs,采用MTT法筛选Triton X-100适宜浓度。实验分成3组,实验组:BMP-2+脂质体+0.010%Triton X-100+BMSCs,常规转染组:BMP-2+脂质体+BMSCs,空白对照组:BMSCs+血清培养基。转染后48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 m RNA表达。结果 0.010%Triton X-100既能使BMSCs保持一定的活力,又可达到一定的作用效果,故确定其为适宜浓度。转染后48 h,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和常规转染组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空白对照组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后72 h,实验组BMP-2 m RNA相对表达量为5.94±0.12,常规转染组为4.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8,P=0.02)。实验组转染效率较常规转染组平均提高了19%。结论 0.010%Triton X-100可以促进脂质体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大鼠BMSCs,并提高其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悬浮液,制备方程为10Ca(NO3)2+6(NH4)2HPO4+8NH3•H2O=Ca10(PO4)6(OH)2+ 20NH4NO3+6H2O,反应时pH值10左右,反应完成后静置、洗涤,得到pH值8.0-9.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
自组装:是指基本的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尺度的物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自组装过程中,基本结构单元在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成为一个稳定、外观具有一定规则的结构。
背景:制作类似于天然骨的材料来修复骨缺损,或者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体及胶原为材料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胶原材料分别浸泡于0.25%戊二醛溶液中0.5 h(A组),24 h(B组),72 h(C组)进行交联反应,D组将胶原浸泡于碳化二亚胺中交联4 h,将交联后的各组胶原浸泡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溶液中7 d,制备类骨质复合材料。分析各组复合材料与天然骨的矿化物物相分析、组成成分及微观结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衍射分析:复合材料的非晶象衍射峰稍高于天然骨,各组复合物中非晶象变化不明显;随戊二醛交联时间的延长,材料晶体峰值有增高趋势;碳化二亚胺交联后材料的晶体衍射峰值较戊二醛交联材料稍低;②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与天然骨的组成相似,都是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其中羟基磷灰石中部分PO43-被CO32-离子取代;不同交联方法对材料无机相改变的影响差别不明显;③扫描电镜:胶原的不同交联方法对所形成晶体的形貌影响不明显:胶原纤维互相缠绕,其上有大量的细针样晶体沉积,聚成团,晶体分布均匀,晶体尺寸是纳米量级;④结果表明,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及胶原为材料可制作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
ORCID: 0000-0003-1620-3673(张雪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与miRNA-572和miRNA-218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ACI患者82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两组血清中miRNA-27a-3p和miRNA-210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