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9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J6-1细胞系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株人白血病细胞系,是EBV和HHV-6双重感染的多克隆细胞系。J6-1细胞系建系30年来,从J6-1细胞克隆了许多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他基因,提供了许多有关白血病细胞性质和功能的信息,从而衍生出多项研究课题,而所有这些显示出多克隆细胞系特有的研究价值。本文就30年来J6-1人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作一评述,包括J6-1细胞系的异质性和多克隆性,J6-1细胞群体的生存机制和J6-1细胞系的异常细胞间通讯及其意义,以及J6-1细胞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细胞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凋亡特征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梯子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对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凋亡进行研究。结果MDS患者BMMC的TUNEL凋亡细胞阳性指数(PI)为20.19%±11.07%,显著高于正常人、MDS转化的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缺铁性贫血(IDA)组,(P<0.001和P<0.01)。TUNEL和CD41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标法(APAAP)双标记证明MDS骨髓病态小巨核细胞发生了凋亡。动态观察10例MDS患者,转为白血病后凋亡细胞PI值显著下降,尚未转为白血病患者随病情恶化凋亡呈下降趋势。7例MDS患者BMMC体外培养后,晚期PI(LPI)显著增高,3例出现DNA梯子,AML和IDA组LPI未见明显升高,未出现DNA梯子。结论MDS骨髓细胞凋亡过度与演变和转为白血病有关。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可作为监测MDS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证明逆转录病毒可诱发动物白血病,后续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有大量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但是仅在局部地区有逆转录病毒相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流行。近年来,对APOBEC3(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 3)成员的深入研究阐释了人类对逆转录病毒诱发白血病的抵御机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以隐性感染形式长期存在于体内,与部分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实体瘤也与EBV相关,表明其致瘤性。其他病毒感染与人类白血病/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部分可能通过复杂、曲折的网络关系间接相关,大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 8)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对 5 0例A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C)、30例健康献血员的PBMC以及 9株人血源细胞系进行HHV 8DNA特异序列的检测。结果 5 0例被检测AL患者中 ,一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检出HHV 8DNA ,该患者的骨髓、外周血和血清均为阳性。在所检测的健康献血员和人血源细胞系中未发现HHV 8DNA。结论 中国AL患者中HHV 8的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56.
重新编程与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体细胞建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iPS)的成功证明重新编程在干细胞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白血病干/祖细胞起源的思考。白血病干/祖细胞的起源和演化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白血病有两类不同类型,真正的白血病(bona fide leukemia)和非真正的白血病(non—bona fide leukemia),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有不同起源的白血病干/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它们受起源细胞的重新编程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57.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是研究多年的一类DNA病毒,已确定有些动物疱疹病毒的致癌性,如鸡的马立克氏病可用其疱疹病毒疫苗预防,解决了养鸡业的一大难题。人类疱疹病毒(HHV)中的Epstein-Barr vires(EBV)与鼻咽癌、淋巴瘤有关,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近十多年来相继发现的HHV-6、HHV-7和HHV-8被称为新型疱疹病毒,它们的病原学和发病学意义是研究重点。已确定HHV-6可引起婴幼儿猝发疹,并怀疑与淋巴瘤有关;HHV-8在南欧、非洲部分地区和艾滋病患者引起卡波氏肉瘤。国内研究不多,近年来见到少数有关 相似文献
58.
人mda-7/IL-24对淋巴瘤细胞Namalw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amalwa、Raji、K562、NB4、U937、Ramous、CEM、KG1a、HL60、J6-1)中mda-7/IL-24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从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mda-7/IL-24编码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IL-24。经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Namalwa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转染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mda-7/IL-24的表达。通过MTF法、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来评价mda-7/IL-24对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特性、集落形成、凋亡情况、体内致瘤能力的作用。结果: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mda-7/IL-24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Target-IL-24的Namalwa细胞在mRNA与蛋白水平都有mda-7/IL-24的表达;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增殖活力以及集落形成能力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者的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株的致瘤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P<0.05)。结论:mda-7/IL-24对来源于Burkitt淋巴瘤的Namalwa细胞系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为Burkitt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Twis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高表达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id leukemia,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以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Twist-1 mRNA表达情况.构建Twist-1过表达及干扰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U937、KG-1a,通过细胞计数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方法评价Twist-1对白血病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Twist-1在AML及C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均P<0.05),而ALL患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K562、U937、KG-1a中过表达及干扰实验证实,Twist-1高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并抑制细胞凋亡;干扰Twist-1表达则效果相反.结论:Twist-1高表达于AML、CML髓系白血病细胞,并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60.
非肿瘤死亡患者尸检常见滤泡性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休眠肿瘤,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休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休眠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普遍采用的策略,作为体内新生物的肿瘤保留了这类基本性状。肿瘤休眠的机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肿瘤防治有指导作用,可能开拓新的防治途径,有助于对“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进一步认识,为“精准医学”提供新线索。文章介绍了肿瘤休眠的细胞机制及免疫和血管生成调控机制,讨论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深入研究的可能途径,以期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