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回顾本院收治的3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资料,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1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细菌及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7岁,24例有牛羊接触史,局部疼痛(100%)和发热(58.1%)较常见,10例伴有神经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现26例(83.87%)血沉升高、27例(87.10%)血CRP升高、23例(74.19%)血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8例行血培养均为阴性,活检细菌培养阳性率80%,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病变主要累及腰椎及腰骶段(24例,77.42%),X线平片及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反应性骨硬化、前方骨赘鸟嘴征;MRI可见病变在T1像表现为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压脂像显示高信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9例,单纯药物治疗12例,平均随访17.1个月(4~3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特征性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确诊需细菌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药物治疗首选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手术治疗应把握指征,规范的保守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高效的慢病毒GV115-caspase-3 siRNA重组表达系统。方法 根据RNA干扰序列设计原则,设计4个可能的caspase-3 siRNA序列。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GV115-caspase-3 siRNA并采用PCR和测序对其鉴定。病毒包装后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通过应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后caspase-3基因敲减效率,筛选高效的GV115-caspase-3 siRNA。结果 GV115-caspase-3 siRNA质粒PCR鉴定显示位于341bp附近的条带,测序结果与设计的基因序列完全吻合,4个可能的caspase-3 siRNA序列中基因敲减效率最高的可达到84.2%。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的慢病毒GV115-caspase-3 siRNA重组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53.
心脏营养素-1对失神经骨骼肌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及其受体在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规律,观察外源性CT-1对失神经骨骼肌的营养和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1组Swiss小鼠,每组10只,切断其右侧胫神经,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完整切取失神经腓肠肌,用Northern blot法测定肌肉中CT-1及其受体亚基LIFR-β,gp130的mRNA含量,探讨三者的表达规律。另取Swiss小鼠30只,同样方法切断其胫神经后,连续腹腔注射CT-1(100μg/kg/d),于7、14和28d后检测失神经腓肠肌的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肉总蛋白含量,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T-1及其受体在正常骨骼肌中均有表达。胫神经切断后,腓肠肌中CT-1的表达进行性下降;而LIFR-β和gp130在早期均有一个表达增高的过程,前者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失神经支配后24h,后者在神经切断后1周表达最高。连续应用外源性CT-12周,有效地维持了失神经腓肠肌的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和总蛋白含量,减轻了肌浆网的扩张程度。用药4周后,这种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内源性CT-1表达不足,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萎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受体gp130/LIFR-β的表达上调,提高了肌肉对其配体CT-1的敏感性,及时应用外源性CT-1,可对失神经骨骼肌产生营养和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54.
马学晓  陈伯华 《山东医药》2009,49(14):109-109
颈肩痛系一类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累及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均可导致颈肩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55.
背景:前期试验显示单个病毒载体介导的多基因共表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椎间盘退变转基因疗效。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重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目的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Lenti-TGF-β3-P2A-CTGF-T2A-TIMP1。转染293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并于转染后48 h左右达到峰值,“2A”结构下游基因蛋白质表达量约为上游基因的80%。说明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后上升性截瘫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家 医院分别诊治的 3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1.3岁(39~42岁)。骨折部位: 2例发生于 T12椎体, 1例 发生于 L1椎体。对 3例患者均行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后 2~5天开始出现截瘫平面上升: 2例上 升至 C2, 3水平, 1例上升至 T7水平。发病前 2例患者出现截瘫平面上方的激惹性疼痛。术后 MR检查均 可见减压部位复位良好, 无明显脊髓压迫;早期表现为脊髓肿胀, 脊髓中央区斑片状或条索状长 T1、长T2 信号。 1例于伤后 16天复查 MRI示脊髓明显变细, 脊髓中央区出现异常高信号。对 3例患者均给予 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结果 2例患者因呼吸肌麻痹分别于术后第 14天、32天死亡;1例为双下 肢截瘫, 术后 5年无恢复。结论 上升性截瘫为胸腰椎骨折后一种罕见而预后极差的并发症, MR检查 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和脊髓变化的水平。胸腰椎骨折后上升性截瘫的确切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髋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及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同时对比分析OA滑膜液及创伤后滑膜液对去分化软骨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从而探索炎性因子致去分化软骨细胞异常的VEGF表达变化.方法 取12例髋关节OA与8例FNF患者的软骨进行HE和番红O-固绿染色后行Mankin评分.将OA组及FNF组软骨组织分别粉碎后富集软骨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取细胞换液时遗弃的上清液作为检测标本,以cathepsin B作为检测OA组软骨细胞去分化程度的指标,并且动态检测VEGF水平,并各培养基于传代培养时分别加入OA滑膜液、DMEM及创伤后滑膜液以观察其对软骨细胞VEGF分泌的影响.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结果 OA组软骨Mankin评分明显较骨折组升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软骨细胞逐渐丧失其原有细胞形态并伴显著的cathepsin B上调和VEGF下凋;OA滑膜液可促使软骨细胞特别是OA组软骨细胞上调分泌VEGF,但刺激所产生的VEGF较原代培养初期明显减少,而FNF滑膜液对VEGF上调影响不大.结论 OA软骨损害Mankin评分与原代培养初期VEGF成正相关;软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后迅速表现为去分化特性;OA较FNF滑膜液可以促使软骨细胞特别是OA组细胞表达更多的VEGF,提示OA滑膜液参与病程进展,并且OA组软骨细胞病理表型更倾向于表达较多VEGF;而FNF滑膜液则相对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的原有表型.  相似文献   
58.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