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80岁.因贫血6~7年,乏力伴间断性尿色深1个月余入院.患者近7年来贫血,曾口服叶酸治疗,效果差,1个月前出现乏力、纳差,伴头昏、心悸,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在外院给予间断输血治疗,输血后伴有间断性茶色尿.近1周乏力加重,不能站立.于2007年2月27日入住我院.查体:体温:36.3 ℃,血压:123/59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眼结膜苍白,皮肤轻度黄染,无皮下出血,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心律齐,偶闻早搏.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30岁。1987年9月4日因心悸、多汗、食欲增加、消瘦2个月人院。查T_8 7.6ng/ml,T_4322ng/ml,诊断为甲亢。服用他巴唑30mg/d,3周后症状明显改善。10月6日因咽痛、高热,服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2天,继服他巴唑。10月12日因高热持续  相似文献   
43.
中国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国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TT)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与嗜人T细胞病毒I型(HTLV-I)感染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用离心涂片法,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HTLV-I前病毒DNA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经Southern Blot证实。结果 12例病人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10例、淋巴结肿大8例、皮肤损害7例、脾、肝大7例、黄疸3例,个别有胸水和肺侵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MLT1、bcl-6基因表达。方法选择已诊断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20例作回顾性研究,选择新诊断的患者15例作前瞻性研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MLT1和bcl-6基因表达。结果77.1%胃MALT淋巴瘤表达MLT1基因,分别为Ⅱ~Ⅳ期,化疗后1年内完全缓解率达81.0%。42.9%胃MALT淋巴瘤表达bcl-6基因,均为Ⅲ~Ⅳ期,化疗后1年内完全缓解率达67.0%。Ⅰ期占14.3%,均未检测到MLT1及bcl-6基因表达,选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1年内完全缓解率达100%。结论FISH法检测胃MALT淋巴瘤患者MLT1和bcl-6基因表达可以为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患者女性,74岁.主因"发热20余天,腹泻、黄疸、脾大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10月10日开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高达39℃,伴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曾于北京协和医院予"利巴韦林"等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3d后复又升高,并出现腹泻,呈黄色稀水样便,4~5次/d,无黏液脓血便,继而出现黄疸,伴乏力、纳差,于外院查腹部B超提示肝、脾大,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47.
环孢菌素A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CsA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给16例MDS患者(RA10例,RAEB1型6例)口服CsA2.5-5.5mg/(kg·d),其中2例单用CsA,14例合用CsA、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或)雄激素、维生素D3,疗程2周-2年(平均8个月)。疗效判定按照MDS国际工作组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血液学改善(HI)和无效(NR),前三者均视为有效。结果表明:12例获HI,2例获PR,2例NR,总有效率87.5%。中性粒细胞、红系细胞及血小板升高反应率分别为83.3%、66.7%和60%,最早起效时间分别为2周、1个月及1个月。治疗前13例(81.25%)依赖输血,治疗后仅5例(31.25%)依赖输血。10例RA中9例有效,1例无效;6例RAEB中1例无效并转为RAEBt死亡,5例近期有效。副作用主要为齿龈增生、多毛和轻度肝肾功能异常。结论:以CsA为主的治疗方案能改善MDS的血象,减少输血,近期疗效好。患者口服CsA3-5mg/(kg·d)能很好耐受。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头晕伴持续性钝痛1月余"起病。2013年初患者出现头晕,伴头痛。2013年3月头颅MRI增强提示"小脑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直径2.6cm"(图1见封底),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来源),Bcl-6(弱+),CD10(-),CD20(弥漫+),CD3(-),CD56(-),CD79α(+),Ki-67(>90%),MUM-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及其与染色体核型和FAB亚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NPM1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选取2004至2010年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99例初诊AML患者.采集患者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组DNA,并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和毛细管电泳两种方法对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应用G显带方法对其中72例初诊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同时对10例NPM1突变阳性患者进行直接测序分析.NPM1插入突变在各亚型患者中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变性PAGE和毛细管电泳两种方法检测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 毛细管电泳法与变性PAGE法检测AML患者NPM1基因插入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5% (15/99)和11% (1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25,P>0.05).NPM1插入突变在各亚型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27%,8/3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32%,6/19)、红白血病(M6)(1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P>0.05),其余亚型未检测到NPM1插入突变.49例AML异常核型患者的NPM1插入突变发生率为4% (2/49),23例正常核型患者的NPM1插入突变发生率为26%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10例NPM1基因插入突变均为A型突变(c.860_863 dupTCTG).突变导致NPM蛋白羧基末端读码框移,末尾7个氨基酸WQWRKSL被11个氨基酸CLAVEEVSLRK所代替.2例患者检测到内含子缺失突变,分别为IVS10-18_-15delCTTT和IVS10-17-15delTTT.结论 NPM1插入突变为AML患者常见基因改变,正常核型患者插入突变发生率高于异常核型患者.在NPM1基因内含子区发现2例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