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测定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探讨血凝酶制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47例,分为无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4组,同时收集消化性溃疡不伴出血患者44例及慢性胃炎患者81例,以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及Ⅻ的活性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凝血因子Ⅱ、Ⅴ的活性水平在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降低,凝血因子Ⅶ、Ⅹ的活性在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亦降低,而凝血因子Ⅷ、Ⅸ的活性在4组不同程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均升高。各组患者的IN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的升高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时对维持机体正常水平的凝血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2.
摘 要 目的:建立UPLC UV法同时测定药用菊花中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找到控制不同品种菊花质量的关键因素。 方法: 采用ACUITY UPLC BEH RP18(2.1mm×100 mm,1.7μm) 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5 ∶〖KG-*4〗2)溶液和B为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0℃,进样量1 μl;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 结果: 各成分即绿原酸、木犀草素 7 O 葡萄糖苷、木犀草素 7 O 葡萄糖醛酸苷、3,5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香叶木素 7 O 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异绿原酸C、蒙花苷、田蓟苷基本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0%~105%,RSD均<1.5%,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相关性分析显示测定以上3类成分中各一种可反映菊花中主要成分的含量;PCA显示不同品种菊花各自聚在一起,相互分离。 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药用菊花中的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该含量测定方法结合PCA可以用于不同品种药用菊花的分类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3.
放射治疗诱导DNA损伤与细胞死亡,并且通过改变肿瘤表型、肿瘤微环境,参与内源性免疫反应的调节。免疫检查点信号途径在抗微生物免疫反应中参与维持自身耐受,限制组织损伤,但其在抗肿瘤免疫中抑制细胞毒T细胞活化与功能,增强免疫抑制细胞作用,导致免疫逃逸。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能够恢复抗肿瘤免疫,延缓肿瘤进程。近年来,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已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在此就放疗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检查点的负性调控机制以及放疗联合阻断免疫检查点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拓展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应用眼震电图检查前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ASC-BPPV)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的合理性,评价在此诊断基础上采用反式Epley耳石复位法(T-CRP)的疗效。 方法 收集8例诊断为A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ASC-BPPV 6例,左侧ASC-BPPV 2例,病程1周~6月。所有病例均进行眼震电图定位模式定位后行反式CRP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8例ASC-BPPV的眼震表现均符合ASC-BPPV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经反式CRP治疗后8例眩晕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5例达到痊愈效果,占62.5%,3例治疗有效,占37.5%。 结论 ASC-BPPV的眼震电图定位模式符合临床客观资料,其与内耳解剖密切相关,临床上反式CRP是针对ASC-BPPV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117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及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CVC组患者更多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做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 中国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尚需改进,尤其是对于使用CVC的患者。有必要开展临床评价研究,建立适宜的抗凝方案,推进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8.
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预后较差,生存期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案。但是即使采用更积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3年存活率也仅达到16%。高剂量化疗方案在获得较佳缓解率的同时常常伴有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后续移植的进行。我们设计应用吡喃阿霉素(THP)或者阿克拉霉素(Acla)与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CAG或TAG预激方案对复发难治性ALL患者进行再诱导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从八段锦的基本内涵、中医基础、应用效果、实施方法4个方面,分析、探讨近10年八段锦干预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研究证实,八段锦对原发性及继发性抑郁、焦虑都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认为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八段锦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气管内滴入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选取46例III-IV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分为研究组(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期气管内滴入)和对照组(单独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呼吸机主要参数、肺氧合功能主要指标、呼吸机使用情况等。结果显示布地奈德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单独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更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早撤机、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