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食管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为DC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用人工肝素抗凝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细胞抗原每克组织得率(9.89±2.46)×106,平均凋亡率(67.60±3.23)%.imD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为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和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8.30±3.59)%、(1.25±0.55)%、(6.13±1.79)%和(72.90±5.01)%.DC疫苗活率>95%,DC疫苗表型为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和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9.60±3.91)%、(34.20±3.85)%、(64.90±8.05)%和(86.10±6.22)%.负载自体抗原DC诱导CTL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65.90±6.25)%,明显高于杀伤食管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率[(32.56±2.68)%],P<0.01.结论:本方法稳定、安全及可靠,可制备出在体外诱导特异性CTL的DC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2.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1]。国内外有文献报道吻合瘘发生率3%~5%,死亡率35%~50%[2-3]。1995年1月-2005年12月,作者共行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于胸内吻合手术2058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在胸壁损伤中占20%~40%[1],而且是一种严重的胸部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连枷胸,反常呼吸及纵隔摆动,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且多合并肺挫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 67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胸内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 676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狭窄133例,保守治疗130例,3例再次开胸手术?结果:133例胸内吻合口狭窄,100%缓解,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手术操作?吻合器型号?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感染及全身营养等因素有关?根据病情尽早争取保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早期采用保守治疗风险小,可使吻合口狭窄的治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下根治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常规进胸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1035例研究对象均为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以3种不同手术方式行肺癌根治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35例肺癌根治术中,637例常规进胸,25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42例全胸腔镜下手术。结果:本组1 035例均获成功,93例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37例出现心血管并发症,905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全组3种手术方法淋巴结均分组规范清扫,预后均无显著差异;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免疫力恢复较快。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是一种完全可行并且安全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全胸腔镜手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免疫力恢复较快的优点,因此全胸腔镜手术有可能在肺癌手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寻求有效的食管胃吻合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回顾了本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所施行的125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就3种不同吻合方法进行分析比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1258例行食管、贲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