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胃癌腹膜微转移检测及其与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腹膜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腹膜微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选择特异性高的标志物能提高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率,在肿瘤的诊治以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2.
腹膜乳斑是腹膜上由免疫细胞围绕血管网组成的特殊免疫结构,属于一种次级淋巴器官,不仅是部分腹腔免疫细胞定居和分化成熟的场所,而且是联系腹腔和外周循环免疫的门户,腹腔和外周血及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通过腹膜乳斑双向迁移。腹膜及腹腔内针对外来物质的免疫反应,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腹膜乳斑来实现。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转移与腹膜乳斑关系密切,腹膜乳斑不仅是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的选择性位点,而且是抗肿瘤免疫的发生场所。腹膜乳斑对于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3.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扫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是胃癌根治性切除的基本要求。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找到一种在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方法,对不同的病例实施个体化的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检测前哨淋巴结对指导胃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1 86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同期1 953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诊治策略。结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后进行准确的诊断、心理疏导、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的药物治疗及胃镜治疗是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5.
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被认为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且极易发生转移,以至于对其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目前,治疗的手段以及监测的指标对该病效果有限,而VEGF、HER2、AFP、GPC3、SALL4相关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能合理地指导AFPGC的治疗与预后,将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将对产甲胎蛋白胃癌治疗及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研究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动力和激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217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组和开腹手术组。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测定术前及术后胃肠激素、手术相关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后行统计分析。 结果 达芬奇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术后24 h血液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测量值均明显较术前12 h下降(均P<0.05),而血管活性肠肽的测量值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达芬器组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测量值均高于开腹组(均P<0.05),而血管活性肠肽的测量值低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24 h血液胃动素、胃泌素值负相关(均P<0.05),与血管活性肠肽值正相关(P<0.05)。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炎性相关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明显快于传统开腹术;而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应激反应可能是影响患者胃肠激素分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