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对乳腺实性肿瘤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3月~2005年5月34例(共37个病灶)乳腺实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扫查,同时进行弹性成像。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实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特点。结果(1)乳腺癌弹性成像评分多为4、5分,纤维腺瘤多为1、2分,评分分布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超声弹性成像中乳腺癌病灶前方出现较宽红晕,纤维腺瘤红晕较细,部分沿着包膜分布。红晕宽度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两组病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要点之一。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自动活检装置中不同直径穿刺针对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效果并与同期PE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349例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根据取得组织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分为6个级别,比较18G和16G穿刺针获取目标组织的成功率。同时其中28例经PET/CT检查,对比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和PET/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总取材成功率为88.0%,16G针取材成功率(95.5%)高于18G针(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28例患者同期进行颈部淋巴结的PET/CT检查,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超声引导下活检结果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昂贵的PET/CT相比,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一种简便、廉价及高效的检查手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大活检针能提高取材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塞及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02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1.5min;术后4-6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d。术后排尿困难1例,伤口积液2例,无一例切口感染。腹股沟部异物感9例。术后获随访89例,仅1例复发。结论 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疝修补材料,测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可放宽手术指征,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臂丛颈5~7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相应皮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臂丛颈5~7神经根撕脱的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测所得颈5(三角肌皮区)、颈6(拇指及前臂背外侧、桡骨上至虎口区)、颈7(示指)皮区SNAP和SEP的指标.结果 20例臂丛颈5皮区SNAP均未引出.臂丛颈5.6皮区SNAP、SEP检测结果 显示:SNAP、SEP均未引出各3例;臂丛颈6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10例,其SE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4.3%,波幅较健侧降低54.4%.臂丛颈7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8例,其SE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3.1%,波幅较健侧降低51.8%;臂丛颈6皮区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7例.臂丛颈7皮区9例.结论 三角肌皮区的SNAP未引出可定性为臂丛颈5神经根性完全损伤,需综合其他神经根性损伤证据共同判别颈5神经根性撕脱与否.SNAP、SEP均未引出提示神经损伤均较为严重,可伴有神经节的损毁或臂丛神经多平面损伤.臂丛颈6、7皮区SNAP、SEP均可引出的患者中,SEP潜伏期较对侧延长大于15%或波幅下降大于55%可作为判别神经根节前损伤的佐证.只有不到50%的患者出现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的典型电生理表现.对臂丛颈6神经根,拇指或前臂背外侧、桡骨上至虎口区中任有一项表现为SNAP可引出、SEP未引出,即有判断神经撕脱的指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来源于Thalassomonas sp.LD5的褐藻胶裂解酶TsAly7C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质的褐藻胶裂解酶,适应工业需求。方法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TsAly7C进行了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sAly7C属于PL7家族的第一亚家族。对重组TsAly7C(r TsAly7C)酶学性质进行分析,r TsAly7C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 H为8.0(Na2HPO4-NaH2PO4缓冲液),在底物中添加300 mmol/L NaCl时降解能力最强。r TsAly7C的p 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在0~30℃保存1 h仍保有80%以上的酶活,是1种适低温性褐藻胶裂解酶。Cu2+、Co2+、Zn2+、Ni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r TsAly7C的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 TsAly7C是1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以内切形式裂解褐藻胶产生不饱和二糖和单糖。  相似文献   
26.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引起胆漏,并非少见。我院1999年~2005年胆总管切开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4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9年~2005年共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22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  相似文献   
27.
韩峰  杨敏  张欣  胡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38-2439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方法:以32例发生2~3期压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研究组创面换药和外敷药物的同时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创面换药和外敷药物。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压疮创面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能够促进压疮创面愈合,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
<正>最近几十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糖尿病特别是占糖尿病总人群95%以上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1]。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应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近2周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其中男  相似文献   
29.
韩峰 《健康向导》2011,17(2):61-61
白领一族久坐办公室。时间长了不免形成含胸驼背的“虾米”。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动作。经常练习,不仅能够起到伸展胸和腰、锻炼背部肌肉的作用,而且对于纠正“弯腰驼背”非常有效。方法是:面朝下.全身趴在垫子或床上.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双手掌伏地.手臂紧挨胸廓。吸气的同时.手掌撑地,屈肘,抬高头、肩、胸至远离床面.同时保持腿、脚与地面的接触。这时.感觉到你的胸、腰不断延展伸长,并逐渐远离臀部。保持这个姿势,呼吸2-3次,然后俯下身子趴30秒,多次重复以上动作。  相似文献   
3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根据《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376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起点高,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规范等。结论医院应继续加强管理,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