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筛选胃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micro RNAs(mi RNAs)谱,并探讨mi RNAs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间手术治疗胃MALT淋巴瘤47例,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mi RNAs水平,并比较mi RNAs谱中mi R-142-5p及mi 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有38条mi RNA上调,包括差异17倍mi R-142-5p和4.5倍mi R-155;另外,有28条下调包括mi R-34a表达差异为4.9倍。本研究结果发现胃MALT淋巴瘤组织mi R-142-5p及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P<0.01),且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0.65比1.29,P=0.022),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肿瘤(<5 cm)病例(1.63比1.36,P=0.03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42-5p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19比0.67,P=0.041),且Ⅱ+Ⅲ+Ⅳ期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6比0.67,P=0.034)。另外,本资料表明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1.34比11.46,P=0.010),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小肿瘤(<5 cm)病例(1.34比4.36)(P=0.04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86比1.37,P=0.048),且Ⅱ+Ⅲ+Ⅳ期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90比1.81,P=0.009)。结论胃MALT淋巴瘤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之间mi RNAs表达差异显著,尤其是mi R-142-5p及mi R-155基因,且这两种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及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提示mi RNA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吉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79年3月至1997年9月收治的6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64例,占同期手术病人的2.1%。其中包括治愈性切除者30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第1组59.1%、2组33.3%、3组80.0%、4组46.7%、7组25.0%、8组36.4%、9组40.0%、10组60.0%、11组72.3  相似文献   
33.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外科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近年文献,综述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认为残胃癌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应为①B-Ⅰ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第1、2、3、4sa、4sb、7、8a、9、10、11组淋巴结,必要时清除第12、14、13、8p淋巴结;②B-Ⅱ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胃肠吻合口附近口侧及肛侧空肠各10cm,同时清除空肠系膜淋巴结;③食管受累有望根治性切除病例应开胸并清除第19、20、111、110及108组淋巴结。残胃癌施行治愈性切除可获得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4.
浆膜浸润阳性的胃癌即使行治愈性根治切除 ,术后半数以上患者因腹膜复发转移而死亡 ,是进行期胃癌治疗的难点之一[1] 。有人于 1980年首先进行大鼠腹腔内温热化疗的动物实验 ,Koga等[2 ] 首次将该疗法引入临床治疗癌症的腹膜播种 ,而后Fujimura等[3 ] 应用持续温热腹腔内灌注化疗 (Continuoschemohyperther micperitonealperfusion ,CHPP)预防胃肠道癌的腹膜播种。近几年来 ,我科对术中发现伴有腹膜播种的胃癌患者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 1周左右开始经腹腔内化疗泵注射抗…  相似文献   
35.
本专辑接续上期 ,选译自《医学のあゆみ》2 0 0 3年第 2 0 4卷第 1期 ,继续阐述当前的热点话题 ,即关于癌化学预防的诸多因素及其抑癌机制。载文 1 0篇 ,至此 ,“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全部刊完。本专辑资料详尽 ,内容新颖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PIVKA-II     
PIVKA II是通过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 (proteininducedbyvitamineKabsenceorantagonist II),又称为右旋 γ 羧基 凝血酶原 (des γ carboxyprothrombin),它是肝脏合成的无凝血活性的异常凝血酶原。自从Liebman等(1984年 )报道以来,PIVKA II作为肝细胞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检查。一、PIVKA II的产生机制肝细胞癌中PIVKA II的产生机制,认为与细胞内的凝血酶原前体的羧基化异常和肝癌细胞内维生素K的缺乏等有关,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二、PIVKA II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与肝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A…  相似文献   
38.
进行期胃癌的NAC新辅助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良  张晓峰 《实用肿瘤学杂志》1998,12(3):239-240,F003,F004
1982年Frei提倡把化学治疗作为癌症综合疗法的一环,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后应用,以期使原发灶(downstaging)缩小和控制亚临床转移灶(micrometatasis)达到延长寿命及保存脏器功能的目的,并把手术前辅助疗法称为新辅助化学治疗(NAC: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普遍应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液Cox-2 mRNA及CEA mRNA检测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胃癌腹腔冲洗液RT-PCR法与常规细胞学法(PLC)检出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结果:32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ox-2 mRNA及CEA mR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3.1%(17/32)及56.3%(18/32),明显高于PLC检出癌细胞阳性率(21.9%),Х^2分别为5.497及4.433,P〈0.05。17例RT—PCR法检出阳性病例中,COX-2 mRNA法检出16例(94.1%),CEA mRNA法检出15例(88.2%),两种基因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检测阳性率大致相同,且检测阳性率与浆膜浸润阳性、浆膜浸润面积大、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病期呈正相关。结论:RT—PCR法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Cox-2 mRNA与CEA mRNA表达,可显著提高脱落癌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0.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样本临床实践证实根治性胃切除术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手段,但对于淋巴结转移局限或无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来说,标准根治术会增加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率及降低术后生活质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无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方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