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例1 女,53岁,发现右颈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高热3d就诊。发病以来无明显消瘦、心悸等,否认结核病史。体检:体温38.7℃。于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个3cm×4cm大小肿块,质硬,轻度触痛,边界清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同侧颈部可触及2枚拇指头大小质硬淋巴结。B超提示甲状腺右叶占位病变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前临床拟诊甲状腺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MTT法和形态学变化观察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现象,并用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测定对自噬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表达,确认自噬的发生.同时检测吴茱萸碱和3-甲基腺嘌呤对Lovo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尤其在浓度为60 μmol/L时最为明显(60%),且在光镜下形态表现为细胞裂解和细胞间隙增宽.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P<0.05),阻断自噬后,吴茱萸碱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活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但自噬却拮抗吴茱萸碱的抗肿瘤活性.联合应用吴茱萸碱和自噬凋节剂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逆转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vodiamine on autophagy of human colon a cleno carcinoma lovo cells,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which was induced by evodiamine (EVO). Methods MTT assay combined with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ell viability. Monodansylcadaverine was used to detect autophagy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confocal las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Immunoblotting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inally, evodiamine combined with 3-methyladenine to detect the cell viability with MTT assay and the apoptosis with the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Results Evodiamine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Lovo cells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 P < 0. 05 ), especially in 60 μmol/L that was obviously(60% ). Further more, the cell lysis and cell gap widened was observed by the light microscope. Evo triggered the autophagy, and after inhibition the autophagy by 3-MA, the killing capacities of the Evo was enhanced ( P < 0. 01 ). However, autophagy prohibited the apoptosis pathways.Conclusions Evodiamine can trigger the autophagy, which might play a self-defense role in evodiamineinduced cell death. The cytototoxicity of evodiamine can be augmented by the autophagy inhibitors.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autophagy regulators with th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ight enhance the cell killing effect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show a potent role in cancer drug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3.
自1977年文献首次报道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toma)以来,截止2001年底的英文文献共报道胰母细胞瘤约60例。据Cubilla等统计,胰母细胞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0.16%。因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年龄为2~5岁的儿童,故亦称为儿童胰腺癌,而成人胰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胰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报道1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胰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4.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外科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近年文献,综述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认为残胃癌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应为①B-Ⅰ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第1、2、3、4sa、4sb、7、8a、9、10、11组淋巴结,必要时清除第12、14、13、8p淋巴结;②B-Ⅱ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胃肠吻合口附近口侧及肛侧空肠各10cm,同时清除空肠系膜淋巴结;③食管受累有望根治性切除病例应开胸并清除第19、20、111、110及108组淋巴结。残胃癌施行治愈性切除可获得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浆膜浸润阳性的胃癌即使行治愈性根治切除 ,术后半数以上患者因腹膜复发转移而死亡 ,是进行期胃癌治疗的难点之一[1] 。有人于 1980年首先进行大鼠腹腔内温热化疗的动物实验 ,Koga等[2 ] 首次将该疗法引入临床治疗癌症的腹膜播种 ,而后Fujimura等[3 ] 应用持续温热腹腔内灌注化疗 (Continuoschemohyperther micperitonealperfusion ,CHPP)预防胃肠道癌的腹膜播种。近几年来 ,我科对术中发现伴有腹膜播种的胃癌患者术中放置腹腔化疗泵 ,术后 1周左右开始经腹腔内化疗泵注射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D2,D3)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前应用立止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立止血及对照二组.术前5 min分组静注立止血2 kU或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和1 h及术毕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给药后30 min、1 h及术毕,PT、APTT均延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立止血组术中PT、APTT延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PT、APTT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根治术前静注立止血2 ku可使术中凝血时间趋于正常,从而减少术中渗血,而对术后凝血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8.
本专辑接续上期 ,选译自《医学のあゆみ》2 0 0 3年第 2 0 4卷第 1期 ,继续阐述当前的热点话题 ,即关于癌化学预防的诸多因素及其抑癌机制。载文 1 0篇 ,至此 ,“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全部刊完。本专辑资料详尽 ,内容新颖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筛选胃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micro RNAs(mi RNAs)谱,并探讨mi RNAs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间手术治疗胃MALT淋巴瘤47例,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mi RNAs水平,并比较mi RNAs谱中mi R-142-5p及mi 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有38条mi RNA上调,包括差异17倍mi R-142-5p和4.5倍mi R-155;另外,有28条下调包括mi R-34a表达差异为4.9倍。本研究结果发现胃MALT淋巴瘤组织mi R-142-5p及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P<0.01),且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0.65比1.29,P=0.022),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肿瘤(<5 cm)病例(1.63比1.36,P=0.03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42-5p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19比0.67,P=0.041),且Ⅱ+Ⅲ+Ⅳ期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6比0.67,P=0.034)。另外,本资料表明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1.34比11.46,P=0.010),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小肿瘤(<5 cm)病例(1.34比4.36)(P=0.04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86比1.37,P=0.048),且Ⅱ+Ⅲ+Ⅳ期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90比1.81,P=0.009)。结论胃MALT淋巴瘤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之间mi RNAs表达差异显著,尤其是mi R-142-5p及mi R-155基因,且这两种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及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提示mi RNA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吉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79年3月至1997年9月收治的6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64例,占同期手术病人的2.1%。其中包括治愈性切除者30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第1组59.1%、2组33.3%、3组80.0%、4组46.7%、7组25.0%、8组36.4%、9组40.0%、10组60.0%、11组7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