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探讨联合回盲部腹、背侧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3.8±4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3±21.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58.3±13.6)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平均(68.5±19.6)h,术后平均住院(12.1±3.0)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淋巴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腺癌,清扫淋巴结数量(18.1±5.9)枚,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_A期19例、Ⅱ_B期11例、Ⅲ_A期12例、Ⅲ_B期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转移3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更易进入右侧Toldt间隙,对血管解剖更安全,更利于初学者。  相似文献   
182.
因低位直肠在解剖学上与膀胱、尿道、生殖器及肛门相毗邻,过度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将给患者带来难以接受的排便、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外科疗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25年来局部切除的低位直肠肿瘤135例,探讨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外科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3.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 对21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前均误诊,误诊疾病依次为阑尾炎7例(33.3%),肠梗阻6例(28.6%),坏死性肠炎及肠坏死4例(19.1%),消化道出血2例(9.5%)和腹膜炎2例(9.5%)。2例(9.5%),既往有皮肤紫癜病史,术前出现皮肤紫癜5例(23.9%),术后出现12例(57.1%),同时发现2例(9.5%),10例行剖腹探查术,7例阑尾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术,术后应用激素,抗组胺药和复方丹参等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HSP误诊原因主要是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手术适应证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检测人体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患者术后生存曲线,评价B7-H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胃癌组织中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管及淋巴细胞中均有检测到B7-H1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6.9%。有淋巴结转移或脉管内有癌栓的患者B7-H1阳性率较高(均P<0.05)。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5.0%)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56.1%)(P<0.05)。结论B7-H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B7-H1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5.
癌症放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具有细胞毒性的放射性同位素 (RI)标记的抗肿瘤抗体应用给荷瘤患者 ,可得到癌瘤特异性放射治疗 ,即放射免疫治疗 (Radioimmunotherapy,RIT) ,在理论上它是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本法始于 1950年代 ,最初是用多克隆抗体进行 ,不过从 Kohler和 Milstein(1975年 )确立杂交瘤技术后 ,因可较容易获得高纯度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使 RIT的研究发生了飞跃性进步。至目前为止 ,该疗法尚未取得期望那样的治疗效果 ,并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课题。本文就 RIT的原理、现状及今后的展望进行简述。一、RIT的原理及特征一旦将 RI标记的抗肿瘤抗体给…  相似文献   
186.
187.
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胃大部根治切除术后理想的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83例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食管残胃吻合并幽门成形术(B组),食管残胃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C组)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结果]A组反流性食管炎22例(64.7%),B组8例(34.8%),C组1例(3.8%)。通过术后随访对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进行对比,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上优于幽门成形术,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并发症少,体重恢复好。[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具有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残胃排空,是一种安全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88.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在排除一些其他外科疾病的基础上诊断不难,绝大多数病例手术探查并证实为各个时期的急性阑尾炎。不过,少数其他病例也可出现类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如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等。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只要没有手术禁忌证,都应选择外科治疗,并注意其术中意外情况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9.
腺瘤癌变与denovo癌松田圭二等大肠癌的组织发生有如下两种方式,①从腺瘤演变为癌,即腺瘤癌变;②从正常粘膜或炎症粘膜发展为癌,即denovo癌。哪种方式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方式各家报道不一。Morson等和Muto等认为大肠癌的95~100%是由腺瘤...  相似文献   
190.
环氧化酶-2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少良  唐槐静  林东昕  邵永孚 《癌症》2000,19(11):1062-1063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它将花生四烯酸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后者参与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功能[1].COX是膜结合蛋白,存在于核膜和微粒体膜[2].目前发现哺乳动物的COX至少有2个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均有表达,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粘膜细胞、调整肾脏血流和控制血小板聚集;而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数组织内检测不到[2,3],只有在细胞因子、内毒素、白介素(IL-1)、肿瘤促进剂及癌基因等促分裂剂的刺激下才能在某些细胞内迅速产生[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