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MDR)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mdr1/P-gp的高表达是消化道恶性肿瘤MDR的重要机制;PKC通过mdr1/P-gp发生作用,其活性的增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MDR中起着重要作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肺癌耐药相关蛋白基因LRP、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BCRP的过度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转录因子NF-κB和HIF-1 α的作用等,都可能促进消化道恶性肿瘤MDR的形成.深入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MDR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助于预测和改善化疗疗效、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效,并最终克服MDR这一难题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2.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主要通过干预mRNA的翻译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诸多研究表明,miRNA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发挥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近年来,有关miRNA与恶性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已成为探讨肿瘤转移调控机制的热点,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而淋巴管的生成是淋巴转移中的关键因素,研究miRNA对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有助于寻找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靶点。本文就miRNA和肿瘤淋巴转移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为小肠NK/T细胞淋巴瘤,CD45RO(+),cD3(+),CD56(+),CD20(-),TIA(-)。1例为结肠NI/T细胞淋巴瘤,CD45RO(+),CD3(+),CD56(+),CD20(-),TIA(+)。4例患者术后分别存活61、58、14、7d。结论: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尽早实施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小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传统肠外营养组(TPN组)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组(TPN+Gln组)3组,每组10只。TPN组和TPN+Gln组构建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予完全肠外营养5d。观察3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乳酸、内毒素、TNF-α、IL-6水平及小肠黏膜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TPN+Gln组与TPN组相比,小肠黏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浆D-乳酸、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性降低,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黏膜屏障损伤及炎性反应,保护黏膜屏障完整性,并促进HO-1 mRNA表达及HO-1合成。HO-1及其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作用可能是谷氨酰胺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5.
胃癌分期的符合率约为20%~7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淋巴结分期不符合所造成的.在我国外科医师只负责手术,而手术后标本的检查则由病理科医师完成.手术者见到的病理报告与所要求的相差甚远,故手术者需要自己检查标本,寻找淋巴结.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者寻找淋巴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大肠癌组织Smad4 mRNA水平与DNA倍体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Smad4mRNA水平与DNA倍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大肠癌组织Smad4mRNA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与DNA倍体异常相关的各项指数,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Smad4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31%,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阳性率为86·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P=0·009。大肠癌组织中Smad4mRNA与肿瘤大小有关,χ2=8·147,P=0·004;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2=6·684,P=0·001;与浸润深度有关,χ2=3·907,P=0·048;与淋巴转移有关,χ2=8·051,P=0·005;与Duke’s分期有关,χ2=5·466,P=0·019。大肠黏膜组织恶变后,DNA异倍体细胞大量增加,PI和DI明显升高,处于S期及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0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Smad4mRNA的相对灰度值与DI无相关性,r=-0·216,P=0·080。与SPF、PI、G2M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05、-0·293和-0·320,P值分别为0·010、0·010和0·007;与G0/1呈正相关性,r=0·297,P=0·010。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异常活跃,可能与Smad4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7.
常宏  王永康  宫艺  靖昌庆  穆庆岭  吴泰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01-1203,1208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7例HCC中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67例肿瘤组织中35例Survivin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2.2%.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VEGF阳性表达者为41例,阳性率为61.1%.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累积生存曲线并经Long-rank检验,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8).结论:HCC中Survivin、VEGF蛋白表达上调,Survivin和VEGF均与HCC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HCC患者Survivin表达者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8.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与吻合口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质控要求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不断发展,使得直肠癌手术越来越微创、精细和精准,低位直肠癌病人保肛率得以提高,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并没有显著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众多有关,单独去强调预防某一个或某一些危险因素并不能很好的改善和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因此,全面的掌握与吻合口漏相关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危险因素,针对性的对每位病人的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至关重要。术前积极纠正和改善低蛋白血症、贫血、高血糖等一般状况,严格戒烟戒酒,术中规范做好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操作,根据肿瘤位置、是否做过新辅助治疗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术后防止长期低氧血症,纠正早期腹泻,加强监测和观察,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对直肠癌吻合口漏的预防策略应贯穿围手术期始终,只有综合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才能更好的降低吻合后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9.
作者自 1997年以来应用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2例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例 1 女 ,42岁。右乳房肿块及左乳头溢液 3个月。查体 :双侧乳房对称 ,乳头无凹陷 ,乳房皮肤未见桔皮样改变。右乳外上象限扪及 2cm× 2cm大小的肿块 ,质稍硬 ,边界清 ,轻压痛 ,可活动。左乳头外上方扪及索条状肿块 ,质韧 ,边界不清 ,双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左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B超探查示 :右乳腺外上象限内探及 2 .2cm×1.5cm哑铃形实性低回声团块 ,形态不规则 ,回声不均 ,后方无衰减。左乳头外上方乳晕处探及片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1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R组)、袢式Braun吻合术组(B组)和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组(L组),比较3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营养指标及存活率。结果:3种术式的患者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累积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L组术后6、12个月时单餐进食量明显占优(P〈0.05);L组术后1年的平均体重、血清学营养指标及预后营养指数均优于R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