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0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171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44篇 |
内科学 | 334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65篇 |
特种医学 | 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5篇 |
综合类 | 1000篇 |
预防医学 | 456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418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436篇 |
肿瘤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肾上腺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肾上腺畸胎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通过B超和CT检查可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后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肾上腺成熟畸胎瘤缺乏临床特异性,常体检时发现;需及早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Tc17细胞表达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纳入43例HBV-ACLF患者,以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2例健康体检者(N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采用MELD、MELD-Na、CLIF-CACLF及AARC评分等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分析Tc17细胞表达对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结果】与NC组及CHB组比较,HBV-ACLF患者Tc17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01及P=0.017)。相关分析发现Tc17细胞与AARC评分、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均成正相关(r=0.504,P=0.001;r=0.417,P=0.005及r=0.382,P=0.012),而与CLIF-CACLF评分有相关趋势(r=0.294,P=0.055);且随着病情进展,Tc17细胞的表达逐渐升高。另外发现Tc17细胞与基线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339,P=0.026),且Tc17细胞高表达的HBV-ACLF患者4周后HBV-DNA下降较低表达组更明显(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基线Tc17细胞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HBV-DNA下降有关。【结论】Tc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HBV-DNA,但过激的炎症反应将导致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3.
34.
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6):857-862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35.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比较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效果。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癌切缘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癌切缘阳性病例,仅对照组术后发生肠吻合口瘘1例。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比较经乳晕弧形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纤维瘤75例(82)侧,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39侧)和观察组38例(43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双乳对称、复发率及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双乳对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瘢痕隐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臭氧瘤内直接注射对兔VX-2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只为A组(模拟穿刺),治疗组3组(B~D组)各30只:B组瘤内注射20 ug/ml浓度臭氧、C组瘤内注射40 ug/ml浓度臭氧及D组瘤内注射60 ug/ml浓度臭氧,于肿瘤种植后2周后直视下进行治疗,A组仅模拟穿刺,B、C、D三组按肿瘤体积2倍量不同浓度的O3多点穿刺直接注入瘤体内,术前均行CT灌注扫描,术后第4、8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率,并于第8天CT灌注后后全部处死取肿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A、B、C、D4组肿瘤生长率V4/V0分别为:2.06±1.10,1.43±0.80,1.54±0.82,1.62±0.92;V8/V4分别为:2.34±1.93,1.80±0.72,1.98 ±1.28,1.56 ±0.86;V8/V0分别为:4.58 ±3.14,2.64±1.59,2.93±1.56,2.27±1.34.V4/V0结果显示A、B两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V8/V4各组间比较P>0.05;V8/V0结果显示A、B两组P =0.008,A、C两组P=0.029,A、D两组P=0.001,B、C、D各组比较P>0.05.结论 经皮穿刺瘤内直接注射20 μg/ml、40 μg/ml及60 μg/ml浓度的臭氧均可效抑制兔VX-2肿瘤生长.20 μg/ml、40 μg/ml及60 μg/ml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兔VX-2瘤的抑瘤效果虽无显著性差异,但60 μg/ml的臭氧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9.
患者 男, 43岁, 6 d前左腕轻微扭伤后出现左腕部疼痛、肿胀, 症状逐渐加重伴活动受限, 于外院拍X线片诊断为左腕关节陈旧性骨折, 否认既往左腕明显外伤史。临床检查:左腕关节无明显畸形, 轻度红肿, 无皮下淤斑, 左腕桡背侧有压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 鼻烟窝处无压痛, 腕舟骨移动实验(Watson′s test)阴性。双侧舟骨位X线示双腕二分舟骨;左腕关节CT可见左舟骨腰部透亮线影, 将其分为独立、边缘较为光滑的两块舟骨, 且骨密度基本相同(图1)。尿酸值为581.4 μmol/L, 高于参考值(134~416 μmol/L)。结合病史、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后考虑患者可能是高尿酸导致的腕关节痛风性滑膜炎, 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症状缓解, 未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P物质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正常肠管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21个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取自因该病并发症而手术的患。正常肠管组织取自24个器官捐献,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肠管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织NK-1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1R的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结果 与正常肠管相比,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K-1RmRNA和蛋白都过度表达,免疫组化检查显示,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肠黏膜表面,黏膜固有层的单核细胞,黏膜下层的动,静脉和纵形与环形肌层等处。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K-1R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扰乱了神经激肽的作用环节,加剧肠管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