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7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临床病理诊断明确且超声下能显示的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患者进行CEUS检查,分析中央型肺癌开始增强时间、肺不张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及两者的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 结果CEUS对所有36例患者(100%)均能很好地区分中央型肺癌和肺不张。与肺不张组织相比,32例患者(88.9%)中央型肺癌病灶呈现"慢进快出"的增强模式,4例(11.1%)呈现"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18例(50.0%)表现为均匀低增强,12例(33.3%)呈不均匀低增强,4例(11.1%)呈均匀高增强,2例(5.6%)呈不均匀高增强;所有36例患者中央型肺癌病灶开始增强时间为10~15 s,32例患者(88.9%)肺不张组织增强时间为10 s内,4例患者(11.1%)肺不张组织开始增强时间为10~18 s。 结论CEUS能够很好区分肿瘤组织和肺不张组织,对发现隐匿在肺不张中的肿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在输尿管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分别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将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变经三维超声成像后,较二维超声更清晰,尤其是三维超声成像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病变与输尿管管壁的关系、输尿管管腔及输尿管与病变的空间关系。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对明确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肾囊性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规超声或者CT检出肾囊肿并需要行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患者51例(包括碘过敏2例,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8例)。在治疗前行静脉超声造影排除囊性肾癌,确定为肾囊肿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至囊肿中心部位,抽出15mL囊液,然后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与5mL5%葡萄糖振荡液(创新方法)或10mL0.9%氯化钠注射液+0.5mLSonoVue对比剂混合液(传统方法)快速注入囊肿内行囊内造影,确定为单纯性肾囊肿后行硬化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静脉超声造影诊断为囊性肾癌2例,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49例患者进一步行囊内超声检查,诊断为肾盂源性囊肿5例,行囊肿抽液治疗,其余4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囊肿硬化治疗。采用创新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5例,创新方法比传统方法在囊肿硬化治疗时针尖显示更清晰,针尖显影清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对肾囊性肿物的诊断效果好,适用人群广,且囊内超声造影创新方法在肾囊肿硬化治疗过程中针尖的显影更为清晰,诊疗操作流程更为顺畅,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多种超声征象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经病理证实且直径≤1 cm的396例603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icronodular goiter,MNG)和539例640枚PTMC的超声资料,按照不同检查时间,将所有结节分为模型组(2013~2014年)和检验组(2015~2016年),观察瘤体形态、内部回声、微钙化及纵横比(A/T),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4种超声征象在PTMC和MNG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模型组和检验组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NG及PTMC的瘤体形态(模型组:χ^2=283.54,P=0.000;检验组:χ^2=298.119,P=0.000)、内部回声(模型组:χ^2=63.130,P=0.000;检验组:χ^2=87.400,P=0.000)、微钙化(模型组:χ^2=26.342,P=0.000;检验组:χ^2=50.152,P=0.000)及A/T(模型组:χ^2=169.918,P=0.000;检验组:χ^2=181.405,P=0.000)等超声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形态不规则、低回声、A/T>1和微钙化是PTMC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8.410和19.231、2.560和6.380、9.379和6.724、3.102和8.830,模型组和检验组多种超声征象预测概率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16和0.911。结论形态不规则、内部低回声、微钙化和A/T>1均是预测PTMC稳定的重要超声征象,对多种超声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后随访时引流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PTCD术后引流管移位,胆汁引流不畅或对阻塞性黄疸降黄效果不满意而接受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58例,经PTCD引流管注入对比剂(六氟化硫)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引流管走行、引流管末端位置及有效引流范围。结果本组患者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均清晰显示引流管走行及引流管末端位置,引流管末端显示率为100%。依据超声造影结果,7例(12.1%)患者因引流管引流范围不足放置了2条胆道引流管,5例(8.6%)患者因引流管位置不佳调整了引流管位置,以利于充分引流。结论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检查用于患者PTCD术后随访时引流管的评估,可准确提供引流管信息,对引流效果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中的105个可疑结节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特点,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恶性结节主要呈低增强(44.8%,30/67),良性结节主要呈等增强(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均以不均匀增强表现为主(60.5%、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主要呈慢进同出(62.7%,42/67),良性结节主要呈同进同出(50%,1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病例52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2例小儿肠套叠,超声检出50例,超声检出率为96.2%。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50例肠套叠中45例检测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其中4例经手术后证实为肠坏死。所有病例经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提示肠管坏死的作用,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9.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0%~88%[1-2]。尽管具有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但30%~90%的PTC在确诊时已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尤其是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局部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其危害较原发灶更为严重,甚至需要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进行切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的水平,我们对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