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背景:实验为基因治疗退变椎间盘实验的前期部分,旨在构建含免疫荧光的pAAV-hSOX9-IRES-tdTomato重组质粒并应用腺相关病毒包装,为后期体内外实验打下基础。目的:构建人SOX9基因过表达腺相关病毒pAAV-hSOX9-IRES-tdTomato的包装。方法:用酶切法将质粒pAAV-IRES-tdTomato和质粒pUC57-hSOX9连接成pAAV-hSOX9-IRES-tdTomato,用质粒共转染方法包装腺相关病毒,感染293AAV细胞,腺相关病毒纯化及用生物学滴度测定法进行滴度测定。结果与结论:经测序结果BLAST比对分析,pAAV-hSOX9-IRES-tdTomato完全与合成的基因序列hSOX9相符,滴度为1×107TU/mL。结果表明,人SOX9基因过表达腺相关病毒pAAV-hSOX9-IRES-tdTomato包装成功。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32例IS组和250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分析,并采用两次独立的PCR反应进行第二内含子转换(Iw/Ic)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IS组-344T/C多态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305、11.577,P<0.01),TT基因型可能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Iw/Ic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IS相关,可能是预测中国汉族人群IS的风险因子,第二内含子Iw/I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S无关。  相似文献   
113.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 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 d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周蛋白多糖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可溶性受体(sTie-2)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病人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其中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18例。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孕妇血清Ang-2及sTie-2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Ang-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00,P<0.01),而两组血清sTi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FGR与无FGR的重度子痫前期病人血清Ang-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而sTi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病人血清Ang-2水平与24 h尿蛋白总量呈负相关(r=-0.517,P<0.05),与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病人血清sTie-2水平与24 h尿蛋白总量、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病人血清Ang-2水平减低,并且与子痫前期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5.
①目的 以RT PCR技术克隆PAX 2全长开放读框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 ,制备重组人PAX 2蛋白 ,为肾肿瘤免疫治疗打下基础。②方法 从肾癌手术标本中分离mRNA ,RT PCR扩增筛选PAX 2全长开放读框 ,扩增产物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及DNA测序后 ,克隆入高效原核表达质粒 pTrcHis,构建重组载体 ,转化工程菌株JM10 9,经IPTG诱导表达及 6×His配体亲和层析制备原核表达重组人PAX 2蛋白。③结果 RT PCR扩增获得约 1.2kb大小的产物 ,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DNA测序 ,证实为人PAX 2基因的完整开放读框。④结论 肿瘤组织总RNA经RT PCR一步法能够对PAX 2基因的开放读框进行完整有效的筛选。经重组技术及高效原核系统制备重组人PAX 2蛋白的效率和纯度满意。体外制备的重组人PAX 2蛋白对肾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瘤苗制备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6.
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在MG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72例MG患者和50例青年卒中患者(除外自身免疫病)的全血,提取DNA后使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SSP-PCR)测定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各种MG特征组(包括性别、年龄、病型、合并胸腺异常、激素疗效)的分布。结果 密码子10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激素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3),激素无效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9),考虑到受累范围的影响,基因型的差别在激素疗效各组没有显著性(P=0.096)。在其他亚组间及各亚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密码子1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各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密码子87在实验组、对照组均为GCG型纯合子,不具有多态性。结论 ESR-1基因密码子10、87基因型分布频率对MG发病及临床特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外阴转移肿瘤插尿管1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4年9月收治直肠癌外阴转移肿瘤1例,因外阴转移肿瘤压迫尿道引起尿潴留,在更换尿管过程中插管困难,经用导丝插入尿管后,导尿成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8.
背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多态性很可能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 目的:在中国胶东半岛地区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探讨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体型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中的-1082A/G、-819C/T和-592C/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收集了1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20例同种族的健康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10.9,P < 0.00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592A/C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中没有发现-1082GG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2G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0.04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2AG基因型的比值比为1.993(95%CI:1.046-3.800,P=0.034 ),而-819CC基因型的比值比为3.125(95%CI:1.246-7.836,P=0.015),此外,单体型分析显示与ATA 基因型相比,GCC基因型显著增加了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OR=2.19,95%CI:1.13- 4.26,P= 0.020)。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单体型与中国胶东半岛地区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mRNA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2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T组)及其癌旁组织(PT组)、1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LYVE-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LYVE-1在三组均有表达,PT组表达最高(1.2440±0.1036),NE组和T组表达依次降低(分别为0.9889±0.1365,0.7812±0.1796),三组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组I期和Ⅱ期患者LYVE-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组LYVE-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和肌层浸润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LYVE-1在癌旁组织高表达,提示早期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有新生淋巴管生成,从而可能进一步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68例ITP和14例健康儿童血清EBV衣壳抗原IgM (EBV-CA-IgM)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E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68例ITP病儿EBV感染30例(44%),其中EBV-DNA(-)/EBV-IgM( )24例,EBV-DNA( )/EBV-IgM( )6例,EBV-DNA含量每升(4.55±7.19)×108拷贝;6例EBV-DNA( )病儿血清EBV-CA-IgM阳性5例,另1例EBV-CA-IgM由阴性转为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EBV-CA-IgM及EBV-DNA均阴性.EBV感染组、EBV-DNA(-)/EBV-IgM( )组及EBV-DNA( )/EBV-IgM( )组与非EBV感染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q=3.70~4.49,P<0.01); EBV-DNA(-)/EBV-IgM( )组与EBV-DNA( )/EBV-IgM( )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5,P>0.05).非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即CD4 细胞降低,CD8 细胞升高.EBV感染ITP病儿尤其EBV-DNA( )/EBV-IgM( )组病儿T淋巴细胞总数亦降低,CD4 细胞降低明显.结论 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紊乱,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其血小板恢复时间长,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