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食管癌是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中居第4位。有超过70,0%的食管癌发生于食管的胸中下段,这使得食管次全切除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治疗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治性肿瘤切除以及系统性地淋巴结清扫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消化道重建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胃是常见的重建材料,经制作成管状胃后与食管残端在胸内或颈部吻合为胸外科医生广泛使用。有学者针对两种吻合位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第7版解读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运用的肿瘤分期标准,对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期与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国内、国际间肿瘤防治结果与经验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1987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开始与UICC联合制订统一的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即第4版)向全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患者占世界大部分,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食管癌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首要选择。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经过多年的发展,食管癌外科治疗不断进步,在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或死亡率方面均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根据邵令方等的统计数据,食管癌总的手术切除率为91.3%,总5年生存率为31.6%。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总结了1978年1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巨大纵肿瘤的临床经验。肿瘤平均径线14.6cm×11.2cm×8.9cm。病理分类:畸胎瘤58例,占41.4%;胸腺瘤32例,占22.9%;神经源性肿瘤16例,占11.4%。术前B超检查符合率为96.4,CT检查符合率为89.5%,而经胸针吸活检符合率仅19.5%。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新方法—纵隔胸膜包盖悬吊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主动脉弓上吻合,不但瘘的发生率高,而且预后凶险。作者对传统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纵隔胸膜包盖悬吊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990年1月~1995年4月共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210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及近期狭窄,仅1例死于广泛心肌梗塞,死亡率为0.5%。该吻合方法的特点在于纵隔胸膜瓣可紧密地包盖在吻合口区,并且承担了一切作用于吻合口的牵拉力,使吻合口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中愈合,从而减少或防止了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肺包虫囊肿并发多发肝包虫囊肿一期切除1例张逊,陈东鸿,陈龙奇附属四院胸外科(050011)关键词包虫囊肿;肺;肝;手术患者,男性,31岁。曾长期居住在新疆牧区.3年前查体时发现右肺下叶肿物,未进行治疗,因肿物逐渐增大而来就诊。X线胸片显示,右肺下叶有...  相似文献   
18.
贲门癌、食管腺癌与Barrett食管:食管胃交界区的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癌与胃癌均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生在食管胃交界区的贲门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究竟应按食管癌还是胃癌的TNM分期原则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一直存在争议[1].甚至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发布的最新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第6版)亦未将贲门癌单独列出[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食管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比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9篇,共1 271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34,95%CI(0.12,0.97),P〈0.05;观察性研究OR=0.40,95%CI(0.26,0.62),P〈0.05]。12篇文献均报道了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14,95%CI(0.04,0.47),P〈0.05;观察性研究OR=0.22,95%CI(0.15,0.34),P〈0.000 1]。结论与手工吻合比较,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食管胃半机械吻合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小,质量不高,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使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连续收治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160例,2例拒绝随机分组,3例不符合人选标准,其余155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食管胃侧侧吻合组、吻合器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通过术后3个月食管造影测量吻合口直径确定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口直径≤O.8 cm为吻合口狭窄).结果 术后死亡1例,行剖胸探查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4例(其中手工吻合3例,吻合器吻合1例).随访率为96.1%(失访6例,侧侧吻合组1例,手工吻合组3例,吻合器组2例).共144例患者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侧侧吻合组45例,手工吻合组52例,吻合器组47例).三组患者术前情况类似,侧侧吻合组术后吻合13狭窄率(0)低于手工吻合组(9.6%)及吻合器组(19.1%,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05),而三组之间的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P=0.432).结论 食管胃侧侧吻合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狭窄,同时并不加重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