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患者男 ,70岁 ,因心悸、胸闷 3d伴下肢浮肿于 1998年 7月 3 0日来院作检查。临床诊断 :冠心病、慢性心衰。图 1示第 1~ 3行为常规 12导联 ,第 4行系和第 1~ 3行同步记录的长Ⅱ导。P波按序发生 ,PtfV1 <- 0 0 4mm·s。P -P为 0 90~ 0 98s(67~ 61次 /min) ,P -R间期 0 3 0s,QRS宽 0 14s,分属 3种外形 :①RA 型 :宽 0 14s ,有R5~ 7。V1导呈rsR′型 ,Ⅱ、aVF导呈rS型 ,aVL呈qR型 ,RaVL>RaVR,心电轴在 - 60°左右 ,VATaVL>0 0 45s ,RA 前有相关窦P。符合窦性心律、完全性… 相似文献
22.
左房心律 (LAR)报告不多 ,其出现的临床背景十分广泛 ,诊断标准尚有不同看法 ,现将我们所见 10例报告于后。1 临床资料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7~ 76(平均40 .1)岁。健康体检发现 4例 (均无心脏疾病证据 )、冠心病 3例、室间隔缺损 2例、结核性脑膜炎 1例。诊断标准为[1 ] :①V6 (V5)导联P波倒置 ,额面P电轴在- 60°~ 15 0°之间。②P -R间期和QRS波无异常改变 ,心率和窦性者相近 ( 45~12 0bpm)。本组 10例中 ,PV5(V6 )、aVF全部呈倒置 ,P1 全部平坦 (等电位线 ) ,PaVR 直立6例、双向 3例、等电位线 1例 ;V1 … 相似文献
23.
高分辨靶重建模式优化宝石CT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体模实验为基础,观察高分辨靶重建模式优化宝石CT成像的价值。方法采用宝石CT不同的扫描野(SFOV;50cm vs 32cm)对Catphan 500体模分别进行高分辨和非高分辨模式扫描,并对原始数据以相同大小的显示野(25cm)进行STAND算法重建成像。根据不同成像方式,将所有图像分为SFOV 50cm+非高分辨组(A组)、SFOV50cm+高分辨组(B组)、SFOV 32cm+非高分辨组(C组)和SFOV 32cm+高分辨组(D组),测量并比较各组图像噪声、SNR、CNR、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及CT剂量指数(CTDI)。结果 4组噪声、SNR、CNR、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及CT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较A组噪声增加(P0.01);与A组比较,B组空间分辨率提高,D组CNR、SNR均降低(P均0.01),且噪声升高(P0.01)。结论选择高分辨靶重建模式,不增加图像噪声,并可保证对比噪声比和信噪比,提高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老年脑梗死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及CT证实的125例(男性70例、女性55例)中老年脑梗死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作分析。结果125例中异常心电图123例,占98.4%;男性69例(占56.1%)、女性54例(占43.9%);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PAS)最多,有106例(单一PAS仅18例);室性期前收缩(PVS)80例(单一PVS仅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0例(均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大多以二种以上组合出现,以PAS并发房速、PVS最多,占40例。此40例中男性29例(占72.5%)、女性11例(占27.5%);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死者的DCG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心律失常.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9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ion cirrhosis,DCC)并发HPS,40例正常对照组的CT扫描结果以及2例DCC并发HPS的肺动脉DSA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右肺底平均密度;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结果: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病例组(0.44±0.09mm)高于对照组(0.31±0.08mm,P<0.01);病例组右肺底平均密度(-671.4±92.4Hu)大于对照组(-710.1±54.7Hu,P<0.05);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病例组(89.7%)远大于对照组(12.5%,P<0.01).结论:DCC之CT表现有下肺纹理明显增粗、密度明显增高和末梢肺纹理明显延伸至胸膜面时,提示有HPS的CT证据.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45岁,2020年10月体检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无发热、咳嗽、咳痰、体质量减轻等;于2011年接受子宫肌瘤剥离术、2014年因新发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见双肺多发结节(图1A)。胸部增强CT:双肺多发结节,呈轻度强化(图1B)。针对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结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所获组织呈灰白色,光镜下见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细胞呈梭形(图1C);免疫组织化学:CD10(+),Ki-67(2%+),CK(+),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90%+,图1D),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90%+,图1E),SMA(+),TTF-1(上皮+),Caldesmon(+),Des(+)。病理诊断: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综合诊断为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性,89岁.因肺炎伴呼吸衰竭入院.心电图(图1)示:Ⅰ、Ⅱ、Ⅲ,aVR、aVL、aVF,V1~3、V4~6每3个导联同步记录.重点对长条Ⅱ导联作讨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方向不一的f波,R-R间距明显不等,平均心室率为102次/分,基本心律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9.
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诊断(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静脉瘤,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静脉平滑肌比较薄弱,加上受到机械性受力(外伤等)或者病理组织侵蚀破坏血管并致其破裂,静脉血涌入周围比较疏松的组织,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局限的血肿,由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假性静脉瘤。假性静脉瘤在国内仅少数几例报道。笔者遇到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