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完成,选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n=5)及SD大鼠(n=123).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41),分别在单纯肝细胞移植组、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移植震荡培养24 h的猪肝细胞悬液、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 h的猪肝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培养24 h的猪肝细胞.②实验评估:观察移植肝细胞的病理变化、培养和移植肝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及活率. 结果:①各组移植肝细胞的活率及凋亡率: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时间最长.肝细胞体外培养1 d后,3组肝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以单纯肝细胞移植组凋亡率最高,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最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的移植肝细胞凋亡率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缓慢上升趋势,但较单纯肝细胞移植组为低;移植后1,2 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的移植肝细胞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3,5 d时,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活率则明显高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②各组移植肝细胞的坏死率:移植后1 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坏死率明显上升;移植后2 d,3组肝细胞坏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高于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3 d,单纯肝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坏死率大幅度上升,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无明显变化,但显著低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5 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坏死率进一步上升,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显著低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 结论: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有抑制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提高移植肝细胞活率的作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结合可增强抗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的能力,延长移植肝细胞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2.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步伐的加快,许多国家都感受到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世界技能大会主席杰克.杜塞多普认为,世界技能大赛是优化职业学习的全球性平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负责人面对的持续挑战,就是如何发掘更新、更好的方法和资源,使这久经验证的学习技能的途径满足现代经济体系和全球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通过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4.
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  丁义涛 《江苏医药》2000,26(7):544-545
自Kiley等(1958年)首次报告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以来,人工肝的研究已历经40多年。人工合成肝辅助装置(血液透析、吸附剂、血液灌注)和生物性肝辅助装置(肝体外灌流、人体交叉循环、血浆置换)虽能改善肝衰病人一些临床症状,但不能提高其生存率。近20年来,由于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出现了由人工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相结合的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Hybrid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HBLSS)。近年来,该装置已用于动物和Ⅰ/Ⅱ期临床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本文就HBLS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生物人工肝构建及临床应用14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用聚砜膜纤维管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是否能有效支持肝脏功能。方法应用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 ,构建聚砜膜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细胞数量 1× 10 10 个 ,与非生物人工肝同期或非同期使用 ,对 12例患者治疗 14例次 ,每次支持时间为 6h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并检测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肝功能指标。结果 应用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均明显改善 ,治疗 2d后血氨仍为 (10 6± 131) μmol/L ,与治疗前相比较 [(172± 187)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1个月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1例 ,非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2例 ,患者总存活率 75 % (9/12 )。结论 我们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可支持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可能优于非同期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NF-κB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结合HC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NF-κB和PTEN基因在HCC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TEN蛋白在62例HCC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P<0.05)。PTEN蛋白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P<0.05);NF-κB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在HCC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背景等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是否浸润、有无包膜、分化程度高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NF-κB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9,P=0.000)。结论:NF-κB和PTEN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可能通过PTEN下调和NF-κB上调共同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氧-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肝细胞移植后有丝分裂指数和Ki-67抗原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 h后分别将Ⅰ型胶原(Ⅰ组)、PLA-O-CMC纳米粒子(Ⅱ、Ⅳ组)、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Ⅲ组)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均为5×107个,5 ml)移植到ALF大鼠腹腔内.以每日静脉注射HGF 10μg/kg×7 d(Ⅳ组)、5 Ml RPMI 1640腹腔内注射(Ⅴ组)作为对照.观察其14 d存活率、血清及肝组织HGF浓度、肝组织病理及有丝分裂指数(MI)、Ki-67变化.结果移植后14 d Ⅰ~Ⅴ组ALF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50.00%、68.75%、81.25%、75.00%、18.75%.各纳米移植组高于V组.Ⅲ组3 d时肝组织HGF浓度最高,平均为5882.91 μG/L.Ⅲ组肝组织结构恢复更快,5 d时平均MI 10.20%0、7 d时平均MI 10.20‰、7 d时Ki-67平均标记指数16.8‰,均高于Ⅴ组.结论 应用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ALF大鼠能促进肝再生相关抗原表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 and significance of Ki-67 antigen expression follow ing 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 us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loaded polylactic acid-O-carboxymethylchitosan (PLA-O-CMC) nanoparticles in ra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LF). Methods ALF models of rats were established by D-galactosamin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Rat hepatocytes type Ⅰ collagen suspension (group Ⅰ ),rat hepatocytes co-cultured with PLA-O-CMC nanoparticles ( groups Ⅱ ,Ⅳ ) and rat hepatocytes co-cultured with HGF loaded PLA-O-CMC nanoparticles ( group Ⅱ ) (5 × 107 cells each group,5 ml)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SD rats at 48 h after D-Gal injec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GF ( 10 μg/kg for 7 days) ( group Ⅳ ) and RPMI 1640 injection (group Ⅴ ) were used as the negative groups. The 14th-day survival rate of rats,pathological change and mitotic index of liver,Ki-67 antigen labeling index of ALF rat liver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14th-day survival rate in groups Ⅰ -Ⅴ was 50.00%,68. 75%,81.25%,75.00%,18.75%,and that in nano-transplanted groups was higher than in group Ⅴ. At the 3rd day,the concentration of HGF in liver tissue of group Ⅲ,average 5882. 91 μg/L was the highest. The hepatic lobules structure in group Ⅲ recovered faster. The average mitotic index in group Ⅱ at the 5th day was 10. 20‰ and the average Ki-67 labeling index at the 7th day was 16. 8‰,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in group Ⅴ. Conclusion Intraperitoneal transplantation of HGF loaded PLA-O-CMC nanoparticle-attached hepatocytes for treatment of ALF can promote the liver regenerationassociated antigen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总结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方法与优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分别行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组在手术时间、局部异物感、伤口疼痛感等方面优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结论: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能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2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切除术后复发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复发率高,远期生存率仍不尽人意。5年复发率为60%~80%,其中大部分为肝内复发。手术切除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被认为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式。关于如何选择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治疗方式效果的文献,着重讨论如何合理选择两种治疗方式,得出重复手术切除(repeat surgery resection, RSR)仍是首选治疗方式,RFA可作为无法手术患者的最佳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肝细胞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况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况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6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10、15d外周血CD3^+、CD4^+、CD8^+、CD8^+CD28^+、CDl6^+CD56^+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用MTT比色法测定。结果 HCC组CD4^+、CD4^+/CD8^+、CD8^+CD28^+、CDl6^+CD56^+及IL-2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1),CD8^+高于对照组(P〈O.01);肝硬化患者CD4^+/CD8^+及IL-2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Ⅲ、ⅣA期肝癌患者CD4^+/CD8^+、CD8^+CD28^+、CDl6^+CD56^+及IL-2含量明显低于I、Ⅱ期(P〈0.01或P〈0.05)。肿瘤切除术后第5天,CD8^+、CD4^+/CD8^+、CD8^+CD28^+、CDl6^+CD56^+明显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0dCD8^+下降,CD4^+/CD8^+、CDl6^+CD56^+高于术前(P〈0.01),免疫抑制逐渐恢复,但CD8^+CD28^+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5d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低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 HCC患者免疫抑制严重且出现早,术后早期免疫抑制程度加重,HOC围手术期免疫状况的检测对围手术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