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腰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椎间盘退变是腰痛的最常见病因。最近的研究表明纤维环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发病基础。本文对椎间盘纤维环损伤后炎症反应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对炎症反应的特点、在椎间盘退变起始阶段的作用、细胞因子间信号转导、炎症与凋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2.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柱任何结构如腰椎间盘、小关节、椎体、韧带和肌肉等病变均可导致腰痛,但更多研究结果证实腰痛最主要的原因源自腰椎间盘[1、2]。不管身体的哪一部分产生疼痛,其必定有神经纤维分布,现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常伴有腹股沟区疼痛,腹股沟区皮肤为生殖股神经支配,而生殖股神经是L2脊神经的分支之一,这很难用单纯神经根节段性支配来解释。Nakamura等[1]选择了3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其中9例伴下肢放射痛,行L2脊神经根封闭后所有患者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而下肢放射痛没有减轻。由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1年2月~2006年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牵引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3例,其中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5例.结果 术后随访6~22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7周,无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7.7%.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性,26岁,主诉于1周前较重体力活动后自感突发右侧胸痛、胸闷,进行性加重,伴咳嗽、大汗、无发热,门诊胸片提示右肺野透过度异常增高,无肺纹理走行,于右心缘旁可见压缩成“团块”状的肺组织,纵隔稍左移(图1),遂以“自发性气胸”收入院。入院查体:胸廓...  相似文献   
25.
26.
创伤后肘关节挛缩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挛缩的治疗,推荐外侧入路松解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2001年,采用改良外侧入路松解来治疗18例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同时配合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对术前、术后肘关节的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10~56个月),肘关节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伸肘受限从术前平均(38±16)°改善到术后(8±6)°。屈肘由术前的(81±15)°改善到术后的(105±17)°。肱尺关节运动范围平均增加54°(P<0.001)。用可视化的标准来衡量,所有患者的肘关节疼痛均减轻,肘关节的功能以标准等级来衡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外侧入路松解肘关节,可以保留桡侧副韧带和伸肌腱起点,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结合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挛缩的肘关节功能,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病儿女,50 d.生后哭闹即口唇发绀伴呼吸困难,加重1 d.查体:神清,口唇发绀,气管右移,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左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率130次/min.  相似文献   
28.
该重组抗菌蛋白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一种由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功能性N端片段(BPI_(23))与IgGIFc片段(Fcγ1)嵌合而成的抗感染生物制剂。目前该课题已取得关键性研究成果,即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获得了具备BPI和IgG双重功能的非糖基化抗菌蛋白。体外初步研究证实,该重组蛋白不仅具有杀伤G-菌及中和内毒素的作用,而且兼备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9.
BACKGROUND: Failure rate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than in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especially acetabular prosthe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around the prosthesis is a key factor for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rosthesi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periprosthetic bone mineral density between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and the exact location of differences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