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 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贵平 《吉林医学》2014,(1):111-112
目的:通过对双排螺旋CT与CR设备检查诊断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R和双排螺旋CT的影像学检查诊断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R检查26例中明确诊断骨折21例,疑似骨折2例,漏诊3例,疑似及漏诊的病例后经双排螺旋CT检查后证实为骨折。结论:双排螺旋CT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清晰的检查图像,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10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均经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在当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阴茎疣状癌,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3次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及放化疗。患者随访0.7~9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术后不需辅助性放化疗,但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放疗效果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乳腺外科收治的进行改良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350例,其中216例接受了放疗,134例未接受放疗,根据ER、PR及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HER2阳性(ER-/PR-/HER2+)、Luminal B(ER +/PR+/HER2+)及Luminal A(ER +/PR +/HER2-)4组,比较放疗对4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放疗降低了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Luminal B及Luminal A 4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x2=6.23,P=0.01;x2=8.02,P=0.00;x2=15.43,P=0.00;x2 =4.47,P=0.03),且前3组放疗患者的远处转移率(x2=4.18,P=0.04;x2 =6.35,P=0.01;x2=43.31,P=0.00)和无瘤生存率(x2=9.78,P=0.00;x2=10.83,P=0.00;x2=16.95,P=0.00)相对于未放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对Luminal A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的ER、PR和HER2状态对于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放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下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50(20±9)ml。一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60~100(75±9)min,平均清扫出淋巴结4~17(15±2)枚。8例患者淋巴结阳性,其中淋巴结阳性伴癌结节2例。术后出现双侧淋巴漏2例、单侧淋巴漏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单侧淋巴囊肿2例,单侧蜂窝织炎1例。随访期间出现单侧局部复发2例,阴囊皮下转移1例,肺部及骨转移1例。结论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并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行同步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同步放化疗鼻咽癌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8例,感染率为69.01%;医院感染出现的时间为放疗开始后10~49 d,中位时间为29.5 d;感染部位为口咽及鼻咽部黏膜36例,占94.73%,肺部1例,占2.63%,败血症1例,占2.63%;共分离病原菌47株及带状疱疹病毒1株,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共27株,占56.25%,其次为真菌,共18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2株,占4.17%;革兰阴性菌耐药现象多见,主要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为口咽黏膜炎、白细胞减少、激素不合理使用。结论同期放化疗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口咽黏膜感染发生率最高,重视咽拭子培养及药敏检测,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白细胞下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7.
18.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70%以上[1-3]。尤其是放疗新技术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疗效进一步提高,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4-9]。以往报道,妊娠哺乳期鼻咽癌患者发生率占鼻咽癌总数少,仅一组报道了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9.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1]。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以HPV16型为主[2]。导流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