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通过慢病毒载体将红色荧光蛋白(DsRed)导入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稳定高表达DsRed的EL4/DsRed细胞株,为建立携带红色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奠定基础。构建含新霉素耐药基因(neo)、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及DsRed的双顺反子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FT包装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EL4细胞;利用G418的药物选择特性筛选感染细胞获得稳定表达DsRed的EL4细胞株,并扩大培养。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XZ208-neo-IRES-DsRed,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可迭10^6U/ml。病毒感染EL4细胞,经终浓度为600μg/ml的G418成功筛选出稳定携带DsRed的EL4/DsRed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该细胞株长期稳定高表达DsRed。结论:通过表达DsRed的慢病毒载体感染ELA细胞,获得了稳定高表达DsRed的EL4/DsRed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低血红蛋白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有较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1]。为此,作者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而分为两组,对Hp感染者经正规根除Hp治疗,分别记录血红蛋白变化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经常规胃镜检查,严格按照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的推荐标准[2]诊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Hp检查结果分成2组,即Hp感染阳性组及Hp感染阴性组。其中Hp阳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Hp阴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应用富士能EVE W-8…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研究探讨NANOG基因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并构建特异性干扰NANOG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MOLT4、CCRF—HSB2、Jurkat等ALL细胞系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例新诊断的ALL患者骨髓细胞中NANOG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携带NANOG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颗粒,感染MOLT4细胞后经分选获得稳定表达株,并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NANOG干扰效率。结果表明,MOLT-4细胞、CCRF—HSB2细胞以及33.3%的ALL患者中可见NANOG基因mRNA的扩增产物及蛋白表达。测序表明,ALL患者及MOLT-4、CCRF—HSB2细胞主要表达NANOGP8mRNA。构建隧病毒干扰质粒pLB-shNANOG-1、pLB-shNANOG-2及pLB—shcontrol,包装病毒颗粒超速离心后病毒滴度达(1.83—3.12)×10^8IU/ml。病毒感染MOLT-4细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GFP+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证实,两种shRNA可有效下调NANO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MOLT4细胞、CCRF.HSB2细胞以及部分ALL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NANOG的表达,其主要为NANOGP8mRNA的转录。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NANOG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获得可稳定下调NANOG表达的MOLT4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改良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的方法,为Ph~+ALL提供更加便捷的研究工具。方法:使用M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前体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外周血涂片,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BCR-ABL转录和蛋白表达,并分离发病小鼠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再次输注。结果:M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后小鼠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血涂片观察到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示白血病细胞CD19+;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BCR-ABL,符合Ph~+ALL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再次输注未经照射的同系小鼠能迅速发生B-ALL。结论:改良建立的Ph~+ALL小鼠模型,能够为研究Ph~+ALL提供更简便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6.
107.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批件2 0 0 0ZL0 82号 ,按照各参加单位讨论修订的临床试验方案 ,我们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 ,进行了紫冰油临床试验 ,对紫冰油治疗烧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扩大临床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1 病例来源受试对象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例 ,计纳入观察 10 7例 ,按事先制定的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为 85例 ,2 2例。 (组间比较 :χ2 =3.31,P >0 .0 5 )。1.2 病例资料全部受试病例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规定的病例选择要求 ,疾病诊断为新鲜浅Ⅱ度烧伤 ,中医辨证属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穿膜肽增强支链聚乙烯亚胺(BPEI)在CHO-K1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效率的机制。方法分别合成蜂毒肽(melittin)及其疏水核心区MT20,利用圆二色光谱(CD)分析其二级结构;通过溶血试验比较二者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加入蜂毒肽和MT20前后,观察钙黄绿素(calcein)在HeLa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分别将蜂毒肽或MT20与BPEI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素酶在CHO-K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以MTT法检测基因转染后的细胞毒性。结果在模拟膜环境的甲醇溶液中,蜂毒肽和MT20都呈现一定的α-螺旋结构,比例分别为59.63%和35.67%,说明其二级结构与之穿膜功能相关;蜂毒肽只能在中性条件下穿透细胞膜导致红细胞溶血,而MT20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都具有穿膜能力;加入蜂毒肽和MT20后能够促进钙黄绿素在MT20组中呈弥散分布,在蜂毒肽组中呈颗粒状分布并且在核仁内蓄积;MT20和蜂毒肽都能够增强BPEI在CHO-K1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效率,其中MT20的增强作用更强且细胞毒性较蜂毒肽以及单独使用BPEI和Lipofectamine 2000时要低。结论蜂毒肽的疏水核心区MT20通过增加PEI/DNA复合物颗粒从内含体逃逸并促进其进入细胞核而增加其基因转染效率,是一种低毒的基因转染增强剂,有可能在难以转染的细胞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