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1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92.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剧烈并且伴随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针刺治疗肩周炎,在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查阅文献,将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选择、针具的选用和针刺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针法的选择包括以齐刺法、恢刺法、透刺法等为主的传统针刺方法和以平衡针法、运动针法、头针、眼针等为主的新兴针刺方法,针具的选用包括锋勾针、员利针、内热针、揿针、火针等,而针刺手法的运用以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等方法为主。目前治疗肩周炎的针刺手段虽多,但各种针法的特异性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明确各种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特异性优势,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选用最适当的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93.
94.
患者,女,汉族,11岁,2005年11月27日因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4d,发热2d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体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0.3 cm大小4枚,咽充血,心、肺正常。血常规:WBC 3.5×10~9·L~(-1),Hb 133 g·L~(-1),Plt 144×10~9·L~(-1)。初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6月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大孔径CT模拟机定位复位,对验证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大孔径CT模拟机体位稳定性好,验证片误差小,空间密度分辨率高,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短,等中心平均误差低;高BMI组Y轴摆位误差水平高于低BMI组(P <0.05)。结论: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价值高,误差小,定位准确,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3)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类具有单链封闭结构的非编码RNA。目前circRNAs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已经确定了circRNAs与各种肿瘤的相关性。其主要是通过作为微小RNA(miRNA)的“分子海绵”对细胞生物学过程进行调节。目前发现,circRNA在人体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差异表达,这种差异在肿瘤性疾病中更加明显。大多数circRNAs在各种肿瘤中均存在失调,其中一些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circRNA中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有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circRNAs在肿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circRNAs在肿瘤防治中的新作用以及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
100.
例1:女,36岁,右侧鼻腔渐进性鼻塞伴出血9个月,加重半年于2001年5月在院外诊断为“恶性肉芽肿”,曾行鼻内肿物摘除术,术后1个月鼻塞加重伴发热,于2001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差,憋气,不能下床行走,进食差,体温38℃。专科检查:右侧面部肿胀,右侧鼻腔完全被新生物堵塞,右侧软腭溃烂过中线,腹部B超:脾脏肿大。生化血常规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