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大黄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作用机理。 方法 :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去氧胆酸钠法制作大鼠SAP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大黄素治疗组 ,动态测定术后 0h、6h、12h各组血清TNFα及IL - 6浓度 ,并取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同时应用TUNEL技术分析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发现大黄素给药后 6h及 12h时血清TNFα、IL - 6水平明显降低 ,腹水量减少 ,胰组织病变程度改善 ;术后 6hSAP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为 (3 92± 0 94 ) ,大黄素治疗组为(2 6 5 0± 6 72 ) ,两组比较 ,P <0 0 5。 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胰酶及TNFα、IL - 6的释放 ,并且诱导已受损的不可恢复的腺泡细胞凋亡 ,从而改善大鼠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2.
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10%-30%,而且常需要二次手术处理。供肝的质量是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与否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改进供体处理方法后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老年患者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发病特点,提高胆囊癌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1997年1月-2010年5月老年患者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29例(胆囊癌组),选择同期单纯胆囊炎胆囊结石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从年龄、病程、体质量减轻和癌抗原19-9检测数据、结石类型、黄疽、腹痛、发...  相似文献   
54.
辅助性原位肝移植(APOLT)的目的是通过原肝和移植肝的功能共同来暂时或长期支持受者的代谢[1,2].APOLT的优点是能够保留受者原肝脏的再生机会,避免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我们采用APOLT治疗2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为建立心内直视手术的动物模型,对13只山羊进行了手术。其中6只死亡,7只长期存活。说明在体外循环下可使心脏停跳45~60分钟。术中肺的广泛实变是个严重问题。对肺进行波动性充气、术后立即翻身和取前高后低的倾斜位后,则可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56.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术前肝功能状态全为Child C级;MELD指数平均为30;术前不同程度肝性脑病者占44%(22/50);术前腹腔感染占30%(15/50);术前肝肾综合征占40%(20/50);术前行人工肝支持治疗25例,共35例次;术前消化道出血8例,占16%;术前乙肝病毒活跃复制状态30例,占60%。全组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天内死手亡)6人,占12%;主要术后并发症按顺序排列如下:肺部感染25例占50%;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0例,占20%,无原发性肝无功能,无血管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30天以内)生存率88%,一年生存率80%。用拉米呋啶加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平均随访12个月无一例乙肝复发。结论:慢性重症肝炎肝移植受体术前肝功能状态极差,多伴有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及内环境失调,术前应尽可能争取时间改善内环境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包括针对性地使用人工肝支持技术,术中注意凝血功能改善及尿量的维持,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对肝、肺、肾功能的强化支持治疗,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及二重感染。注意上述各个环节,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包载反义MRP重组腺病毒微球逆转肝癌的效果。方法设无处理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微球组as—MRP rAdV组,采用携带as—MRP rAdV PELA制备的微球经肝动脉注射组等5组,观察其靶向性治疗效果。结果rAdV微球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显著小于其他4组(均P〈0.05),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可见肝癌组织rAdv荧光强表达。结论rAdV微球可显著缩小肝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8.
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发生率约25%,胆管狭窄的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易损伤胆管。目前对良性的高位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胆管空肠Roux-Y型吻合手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及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等各式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增强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无明显黄疸(TBil<17.1μmol/L)的胆石症患者(A组,无黄疸对照组,n=20),恶性非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TBil17.1~342μmol/L)(B组,恶性非重度黄疸组,n=20),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TBil>342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患者(C组,恶性重度黄疸组,n=39)。其中C组又分成免疫增强剂治疗组(C1,n=18)和非治疗组(C2,n=21)。C1组PTCD术后当天开始给予注射用胸腺肽α-1,1.6 mg/d,皮下注射,连用7 d。比较各组血浆细胞因子(IL-2、IFN-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C组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0.05),CD3+、CD8+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B组(P<0.05);TNF-α、IFN-α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CD3+、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0.05);CD4+/CD8+比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C1组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及IL-2呈升高趋势,TNF-α、IFN-α呈降低趋势,胸腺肽α-1治疗后第5天CD3+、CD4+百分率明显高于C2组(P<0.05),第7天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IFN-α明显高于C2组(P<0.05),TNF-α明显低于C2组(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重度黄疸时免疫功能受损更加明显。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HLAIHCC)临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价HLAIHCC进展中的价值。方法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免疫组化检测26例HLAI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研究在HLAIHCC中p53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与其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26例HLAIHCC患者的胆管癌标本均为腺癌。p53蛋白表达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53.8%。癌旁组织中未见p53蛋白表达。HLAIHCC组织中p5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Child分级、HBsAg、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单发或多发无显著关系(P0.05),而与TNM分期、生存期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HLAIHCCp53蛋白高表达与癌症的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价HLAIHCC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