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简称“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单侧单孔血性乳头溢液的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同时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检查诊断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6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肿瘤5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导管内肿瘤发生率89.39%(59/66),导管内肿瘤伴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发生率18.18%(12/66);单纯导管扩张症7例,发生率10.61%(7/66)。59例病理所示导管内肿瘤的患者乳管镜检查阳性5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阴性2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96.61%(57/59)。超声检查阳性30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3例),阴性29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50.85%(30/5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肿瘤发生率较高,纤维乳管镜检查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肿瘤(包括导管内癌)的诊断率,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72.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而控制率相对较低。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进行规范治疗,既有利于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也可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近年来相继颁布的各国高血压指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监测、药物治疗都给出了详细建议,但却难以达成一致。该文对最新指南及目前存在的争议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yndrome,pSS)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在高丙种球蛋白(IgG)与丙种球蛋白正常两组患者中BlyS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市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诊断为pSS,且合并肾脏损害的34例患者的肾活检标本,按血清IgG水平,分为高IgG组(IgG≥1660mg/dl)和正常IgG组(IgG1660mg/dl),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ly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以5例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对照,采用one way ANOVA分析法比较在高IgG与正常IgG两组患者中BlyS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BlyS在正常肾脏组织中,无或仅少量BlyS表达;而在pSS患者肾脏组织中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特异性荧光亮染,BlyS主要表达细胞膜上。在肾脏小管间质区和肾小球中浸润的炎细胞中圴有BlyS的表达。(2)高IgG组与正常IgG两组患者肾脏组织BlyS表达的差异以荧光强度反映BlyS表达差异,发现正常IgG组患者肾组织BlyS表达高于高IgG组(P0.05)。结论:pSS患者肾脏组织BlyS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其不仅表达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表面,而且在肾小球炎性细胞中也有表达。  相似文献   
974.
足细胞位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外层,它是肾小球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在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作用下足细胞损伤后表现为足突融合、细胞肿胀、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组织水平表达的改变[1],足细胞凋亡或从基底膜脱落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75.
王骏  陈楠 《中华内科杂志》2009,49(11):558-559
长期以来,慢性肾脏病(CKD)人群的增加被认为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肾脏科医生对于CKD患者开展了积极的早期筛查及干预以减少CKD进展至ESRD,以期降低ESRD的发病率.但最近对于CKD及ESRD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CKD人群的增加可能并非是导致ESRD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Hsu等[1]对美国第二次及第三次全国健康及营养调查报告(NHANES)以及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nite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数据分析发现,CKD患病率增加所致的ESRD只占全部新发ESRD病例增长的10%,这一效应远小于以往所预计的CKD人群增加对ESRD发病率所造成的影响.这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导致ESRD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6.
轻链肾病二例报告陈楠,储谦,顾峥,任红,李延国1976年Randall第一次描述轻链肾病,其特征为一种单克隆轻链沉淀物质或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物质内脏沉积。现将我科1993~1994年收治二例轻链肾病报道如下。例1男,35岁,反复眼睑及下肢浮肿六个月伴...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切除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分布与作用及缬沙坦对DC作用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性肾衰5/6肾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和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采用免疫双染和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 CD80^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在肾组织中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结果 模型组CD1a^ CD80^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周、4周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12周时,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肾小管间质为主表达和TIF程度明显增加,并与CD1a^ CD80^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后,CD1a^ CD80^ DC分布减少,P-选择素和各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结论 DC可能启动或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的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41例,其中Hodgkin病(HD)14例,非Hodgkin淋巴瘤(NHL)27例。全部采用Smatom plus4螺旋CT机行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和评价增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其优势解剖部位分布。结果 在CT强化特征方面,85.7%HD及81.5%NHL淋巴结增大呈均匀强化,其余病例淋巴结增大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在解剖部位分布上,HD优势地累及气管旁(2R-57%,2L-50%,4R-71%,4L-71%),主肺动脉窗(57%),主动脉旁(50%),隆突下(71%)及右肺门(57%)淋巴结。而NHL优势地累及气管右旁(2R-52%,4R-41%),主肺动脉窗(41%),隆突下(48%)及右肺门(44%)淋巴结。HD与NHL常同时累及两个区域以上的淋巴结。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一定程度地显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大多数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均匀密度强化,病变常累及气管旁,主肺动脉窗,隆突下及右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979.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8岁,因多尿伴夜尿增多10余年,反复发作性双下肢乏力2年于2005年8月15日入院.  相似文献   
980.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上多采用激光、电灼等物理疗法或外涂细胞毒性药物,由于复发率高而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