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联张薇陈楠董德长费虹明蒋伟宏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杂交技术,对上海市区汉族人群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进行分析,旨在从免疫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氧酶-2抑制剂对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空白给药组和造模给药组,造模对照组、造模给药组给予弗氏完全佐剂右后足跖注射,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后造模给药组、空白给药组给予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溶于1%甲基纤维素)灌胃28 d,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处死大鼠后观察小肠黏膜大体损伤、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末段小肠前列腺素浓度。结果 造模对照组与造模给药组模型复制第7天的足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对照组与空白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造模对照组小肠黏膜损伤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模对照组、空白给药组和造模给药组组间小肠黏膜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白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表型筛选的方法来测定整合子对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 方法 将整合子和aadA2耐药性基因盒克隆到同一质粒pACYCl84的不同位点,该重组质粒和高表达整合酶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挑选阳性克隆过夜培养后,取适量菌液涂布含有链霉素的LB琼脂平板,同时取适量菌液涂布不含链霉素的LB琼脂平板,过夜培养后计数菌落个数,用以计算整合频率.同时以链霉素平板上的阳性克隆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切胶回收纯化,然后进行测序,以确定aadA2耐药性基因盒整合位点. 结果 在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中,整合子对aadA2耐药性基因盒的整合频率为1.1×103,主要的整合位点为attI. 结论 该系统可以用于整合子对基因盒捕获频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骨形成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的骨成形蛋白 7(BMP 7)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 2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应用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DNA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改变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并观察凋亡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 ,HK 2细胞加入 1 0ng/mlTGF β处理 2 4h后 ,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胞核或核质内可见浓度致密的颗粒状荧光 ,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 ,而预先加入 5 0ng/ml、 1 0 0ng/mlBMP 7共处理 2 4h后 ,可减轻TGF 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凋亡细胞亦减少 ,Caspase 3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 ,细胞凋亡率下降。提示BMP 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具有抑制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蛋白酶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或伴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 ,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细胞浸润是肾小管间质免疫炎症反应重要前提。树突状细胞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其炎症组织迁移依赖于黏附分子P 、E 选择素介导。为此我们探讨了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和DC分布变化 ,以及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4 5例IgA肾病患者 ,其中男 2 5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 5 .4± 1.5 )岁。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 3组 :轻度组 2 9例 ,中度组 10例 ,重度组 6例 ;10例正常人肾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与肾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不同的信号.除第一信号,即来自抗原肽-MHC(major histocom-pa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组成的复合物与TCR(T cell receptor,T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尚需协同刺激的第二信号,即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表面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已证明协同刺激信号可促进T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以及为防止T细胞发生凋亡而提供生存信号.缺乏这些协同信号将可导致淋巴细胞失活、无能或无反应性,甚至凋亡.由此提示通过控制协同刺激信号可以成为增强或终止抗原依赖T细胞活化及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1].有关协同刺激分子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与肾脏疾病关系也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协同刺激分子及其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cal)家族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家族,近来发现其与肾脏关系密切,如调节肾小管离子转运,肾脏微循环等。TRP通道异常可导致遗传性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FSG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低镁血症继发低钙血症(HSH)等,对TRP通道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临床肾脏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ACEI及AT1拮抗剂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中国医刊》2001,36(8):15-17
临床上大部分肾脏病病人表现为蛋白尿和 /或血尿、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人的肾功能往往在数年至数十年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这种持续性的肾功能减退被称为进展性肾脏病。无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如何 ,进展性肾病所表现的常见组织学改变以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由于近来维持性透析患者呈指数增加而经济资源的增长相对不足 ,因此研究导致肾脏病慢性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求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减退的干预措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 1 5年的实验研究已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病理机制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狼疮性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初始剂量1.0~1.5g/d,治疗时间321个月,平均(10.9±6.2)个月。结果MMF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55g下降至1.54g;d清白蛋白治疗前平均26.87g升至39g;6/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3个月内Scr恢复正常;d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补体上升,其中ANA转阴率3个月达63%,6个月达81%;抗ds-DNA由治疗前23.77IU/ml下降至9.19IU/ml;2例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明显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白细胞减少、感染、带状疱疹等。结论MMF对于各型狼疮性肾炎,尤其是Ⅳ型重症狼疮,经传统治疗无效者均有较好疗效,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24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重新评价肾活检标本中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FSGS)的发生率、主要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2000年7月间248例特发性FSGS的患者,观察肾组织的光镜、 荧光及电镜的特点,根据肾小球病变将特发性FSGS分为3种亚型。结果 248例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占同期肾活检的12.4%,占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9.0%,以18~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约占44.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者143例(占57.7%)。FSGS的3种病理亚型中,经典型FSGS仍占绝大多数(91.5%),尖端型为4.4%,塌陷型为4.1%,肾活检时,约1/3以上为肾功能不全(约占35.1%)。13例尿毒症中76.9%病理亚型为塌陷型。结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1/5,FSGS患者肾活检时,除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外,肾功能不全也较常见。塌陷型FSGS常表现为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